陳麗華,1973年出生于漳州市東山縣前樓鎮(zhèn)岱南村。2007年,經人“牽線”介紹,她嫁給了同村的洪躍文;楹,陳麗華才知道婆婆洪巧珍在多年前就身患嚴重的靜脈炎,加上祖婆婆洪寶珍雙肢癱瘓,家庭主要靠公公林朝居和丈夫洪躍文打雜工維持生計。2010年,年僅61歲的公公林朝居病逝,讓這個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好在婚后不久,陳麗華就懷上了寶寶,生下一個健康可愛的兒子,這讓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丈夫在外打工,陳麗華便獨自扛起家庭重擔,不僅要照顧婆婆、祖婆婆,撫育兒子,還要下地干農活。身患靜脈炎的婆婆,因雙下肢紅腫引起感染潰瘍,爛洞流血水,傷口令人不忍直視。陳麗華總是細心地為她清洗傷口、換藥、敷藥,耐心地完成每一個護理步驟。祖婆婆雙腳不能走路,尾椎骨疼痛,身上瘙癢難忍,陳麗華總是想方設法買來藥物、藥膏,以緩解她的尾椎骨疼痛和瘙癢。陳麗華還為祖婆婆端水喂飯、換洗被褥,為她撓癢、按摩,悉心照料。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論刮風下雨,還是處于農忙時節(jié),陳麗華對兩位老人不離不棄,從不會因為忙碌而疏忽了對她們的照顧,更沒有讓老人受過一點委屈。
陳麗華家的經濟來源主要靠丈夫打工所得,生活本就困難。2008年,隨著兒子的出生,家庭經濟更加捉襟見肘。于是,兒子一到上幼兒園的年紀,陳麗華便將他托付給住在西埔的妹妹照顧,自己外出打零工賺錢,補貼家用。有一段時間,丈夫不堪生活壓力,整日心情苦悶,借酒消愁。陳麗華并沒有因此埋怨丈夫,她以寬容和溫暖的心胸,對丈夫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鼓勵他與自己同舟共濟。在她的支持下,丈夫重新振作,努力打工的同時積極承擔家庭責任。祖婆婆常說:“感謝蒼天為我家送來這樣賢孝的孫媳婦!如果沒有她,我不可能活到今天!”
陳麗華的婆婆早在1998年就患上了靜脈炎,因未能及時發(fā)現(xiàn),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一家人四處求醫(yī),花光了家中積蓄,還欠下外債。婆婆的病情不僅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粗牌疟徊∧д勰サ臉幼樱慃惾A心如刀絞:“如果能為婆婆治好病,我就是砸鍋賣鐵,再苦再累也值得!”為了給婆婆治病,陳麗華節(jié)衣縮食,起早貪黑地干農活,還外出打工掙錢?诳柿,她舍不得買一瓶礦泉水;衣褲舊了,幾年都沒添一件新的。在努力攢錢的同時,她也積極地四處打聽治療靜脈炎的良方。

2012年10月,陳麗華拿出1萬余元,用以送婆婆就醫(yī)。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婆婆的病情有所好轉,全家人喜出望外。然而,出院6個月后,婆婆的病癥復發(fā),陳麗華不得不急忙將她再次送回醫(yī)院治療。醫(yī)生告知,由于婆婆靜脈功能不全、血栓以及動脈硬化閉塞,必須定期為她疏通血管。就這樣,從2012年到2013年底,婆婆十幾次往返漳州市區(qū)治療,住院時間最短一周,最長四十多天。其間,醫(yī)院還對婆婆已壞死的右膝蓋骨進行了手術治療。
盡管治療效果不夠理想,家里人依然沒有放棄希望,每攢下一筆錢,就立刻帶她四處求醫(yī)。近幾年來,婆婆每年有一半的時間都在住院,她的病癥依舊反反復復,不見好轉。住院期間,陳麗華在病床邊精心照顧婆婆,為她喂食、洗臉、擦身、換洗衣物……如此賢惠的她,從未有過一句怨言。
多年來,他們跑遍了省內外多家醫(yī)院。陳麗華一家為了給婆婆治病,不僅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還支付了昂貴的醫(yī)療費用?粗^度勞累而日漸憔悴的媳婦,眼見村里人家家戶戶蓋上三四層新樓房,唯獨兒子和兒媳婦依然住在破舊窄小的房屋里,婆婆經常唉聲嘆氣:“都是因為我的拖累,我真是生不如死!睂Υ,陳麗華安慰婆婆:“您放心,我們一定要盡最大努力給您治病,不管再苦再累,這是我們做子女的責任!”婆婆在她的安撫下,重拾了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回憶往事,丈夫洪躍文動情地說:“她的努力付出,挽救了我們這個家!
每當人們問起陳麗華這十多年是如何堅持下來時,她常這樣回答:“我沒有想太多,只是每天從早晨開始,順其自然地做完這一天該做的事。人只要朝前看,日子就會一天一天過下去!
2018年8月,陳麗華被評為第四屆東山縣孝老愛親道德模范,2020年1月被評為孝老愛親“中國好人”。她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堅守著自己的責任與義務,對家庭有著堅定的信念。面對重重困難,她永不言棄,將為人媳、為人妻、為人母的美德發(fā)揮到極致,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千古孝道與傳統(tǒng)美德的深刻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