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建新聞正文

龍巖市司法協同賦能普惠金融改革

  中新網福建新聞12月7日電(林成龍 羅曉穎)近日,龍巖市普惠金融司法協同中心服務普惠金融改革的有關做法:《龍巖市司法協同賦能普惠金融改革》,入選全省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工作經驗典型案例。

  據悉,龍巖市作為國家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qū),龍巖法院積極主動作為,中院、新羅法院聯合牽頭成立普惠金融司法協同中心,與普惠金融服務中心協同辦公,積極探索協同改革、協同服務、協同解紛、協同防控的“四協同”金融法治框架體系,著力打造金融司法協同“龍巖樣本”,實現金融發(fā)展與司法護航有序銜接。

  “一條龍”定制惠民服務。為金融貸款產品定制個性化、零距離的普惠司法服務套餐。針對林木生長周期長、處置慢問題,協調金融機構靈活開展續(xù)貸工作,對無法還貸的農戶給予不超過兩年的緩沖期限,有效兼顧農業(yè)生產和疫情防控需求。制定《龍巖市信用脫困計劃實施方案》,對以調解結案的金融糾紛,向轄區(qū)金融機構發(fā)出科學合理使用信用報告建議,為債務人走出信用困境提供輔導和幫扶,協調解決“不能貸”“不續(xù)貸”問題,助力債務人重建信用,積極推進金融信用修復。

  “一站式”搭建解紛平臺。建立金融糾紛分色分類分段“一站式”處置機制,運用“智能算法+加人工識別”,按涉案領域、標的數額、違約期間等要素自動分色標注各類糾紛,賦予“糾紛化解難度系數”,智能劃入相應解紛通道,實現辦案資源最優(yōu)分配。探索建立10萬元以下小額金融糾紛快速解決機制,引導當事人理性選擇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解紛方式。加強金融速裁審判團隊建設,升級云端辦案、文書一鍵生成功能,集約立案、送達、開庭流程,創(chuàng)新線上門診式庭審,有效縮短審理周期、庭審平均時長。

  “一體化”防控金融風險。出臺《關于聯動防控和化解金融風險的實施意見》,建立聯席會議、信息共享、審執(zhí)協作、多元解紛、風險防范、打擊犯罪等八項協作機制。建立普惠金融司法協同專區(qū),實現“線上+線下”普惠金融信息互通全覆蓋。充分發(fā)揮司法數據在金融服務中的“晴雨表”屬性,繪制動態(tài)化“熱力圖”,實時開展金融服務“數字體檢”,及時應對金融領域存在的潛在風險和突出問題。

  龍巖市構建“1231”工作體系,即一個協同工作組,兩個協同對接辦公室,三個審判團隊,一個協同研究基地,合力推進金融司法協同中心運行。構建“法銀合作”多元化解糾紛體系,實現普惠金融政策落地、金融產品交易、金融保障服務、金融消費維權、金融司法保障等統一服務,有效應對金融領域風險隱患,形成普惠金融多方共贏、持續(xù)發(fā)展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龍巖市普惠金融司法協同中心協調解決金融信用幫扶、金聯保貸款、“借新還舊”貸款等金融領域問題12項,有效化解金融領域矛盾糾紛5548件,審結各類金融糾紛案件2368件,結案率94.53%,一審服判息訴率99.74%;訴前化解各類金融糾紛3180件,訴前分流率55.94%,為當事人減省訴訟費用200余萬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