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建新聞正文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歷時15年破解家族“怪病”

  中新網福建新聞5月20電(夏雨晴 楊康)記者20日從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獲悉,近日,該院一項長達10余年的持續(xù)性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解開了一個家族9人接連患上“怪病”的謎團。德國施普林格出版的權威神經病學學術雜志《神經病理學報》日前在線發(fā)表了該院神經內科團隊關于PLIN4基因VNTR致病性變異的最新研究成果,這也是非高加索人種PLIN4基因VNTR致病性變異的首次報道,為推動該罕見肌病的診療發(fā)展指明了研究方向。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神經內科團隊進行研究實驗。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神經內科團隊進行研究實驗。

  據介紹,2007年,68歲的老張(化名)發(fā)現近2年自己的雙腿力氣越來越小,從一開始的蹬自行車費勁,漸漸到爬樓梯、下蹲起立都有些困難,于是來到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神經內科就診。

  這次就診牽出了老張整個家族的“怪病史”:老張的外甥,在55歲的時候也出現了下肢無力、雙側大腿肌肉萎縮;家中的長輩,也有走路沒力氣、舉手梳頭困難的情況……整個家族共有9個人患病。

  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基因排查等,老張一家人的病仍找不出病因,只能進行普通的康復治療。9個患者臨床表現復雜多樣,但通過肌肉病理切片檢查能看到,他們的骨骼肌病理上,均出現了常人沒有的鑲邊空泡改變。家族多人患病,病因指向了家族的遺傳基因,但前期通過全外顯子、全基因組等測序方法,均未找到“元兇”。這意味著,這個家族的怪病,很可能是尚未被發(fā)現的致病基因導致。

  帶著這樣的猜想,該院神經內科王檸教授、陳萬金教授、王志強教授團隊開始了長達10余年的隨訪、研究,日前,研究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在進一步完善檢測策略的基礎上,團隊通過長讀長測序技術結合PCR驗證,明確致病原因為PLIN4基因的3號外顯子99-mer動態(tài)突變,確診為伴泛素陽性自噬鑲邊空泡性肌病,并證實是泛素介導的自噬作用參與致病。PLIN4基因的可變串聯重復序列是導致該病的致病性變異,這是非高加索人種PLIN4基因VNTR致病性變異的首次報道。

  “致病基因的發(fā)現,意味著像老張這樣的患者家族可以通過產前篩查,避免‘怪病’進一步向下一代遺傳!备=ㄡt(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副院長、神經內科學科帶頭人王檸教授表示,這項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拓展了該罕見肌病的基因型和表型譜,有助于減少臨床漏診和誤診。在此基礎上,更多的人會加入到該疾病的研究中,對于推動該疾病的診療發(fā)展都有很大的意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