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建新聞正文

福建武夷山

  1999年12月列入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列入標準:ⅢⅥⅦⅩ

  遺產區(qū)保護范圍:107044公頃 緩沖區(qū)保護范圍:40170公頃

  武夷山,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文化遺產雙重遺產地,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qū)示范點,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首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世界人與生物圈、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區(qū),地處中國福建省西北部的武夷山市,位于福建與江西的交界處。

  武夷山脈是中國東南部最負盛名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區(qū),也是大量古代孑遺植物的避難所,其中許多生物為中國所特有。九曲溪兩岸峽谷秀美,寺院廟宇眾多,但其中也有不少早已成為廢墟。該地區(qū)為唐宋理學的發(fā)展和傳播提供了良好的地理環(huán)境,自11世紀以來,理教對東亞地區(qū)文化產生了相當深刻的影響。公元1世紀時,漢朝統(tǒng)治者在程村附近建立了一處較大的行政首府,厚重堅實的圍墻環(huán)繞四周,極具考古價值。

  

  2017年鉛山武夷山遺產提名地擴展項目成功申遺,該遺產位于鉛山縣境內、武夷山脈北部,面積107.25平方公里,是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核心部分。根據區(qū)內資源的不同特征,將全區(qū)劃分為西部生物多樣性、中部九曲溪生態(tài)、東部自然與文化景觀、城村閩越王城遺址以及江西鉛山武夷山等5個保護區(qū)。

  文化遺產

  從歷史和科學的角度看,武夷山具有突出、普遍價值,不僅能為已消逝的古文明和文化傳統(tǒng)提供獨特的見證,而且與理學思想文明有著直接的、實質性的聯系,符合世界文化遺產第3、5標準。大自然賜予了武夷山獨特和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吸引了歷代高人雅士、文臣武將在山中或游覽、或隱居、或著述、或授徒,前赴后繼,你來我往。自然山水陶冶了人們的性情,啟迪了人們的智慧,人類的活動傳播,發(fā)展了武夷山,為自然山水增輝添彩。

  先民的智慧,文士的駐足在九曲溪兩岸留下眾多的文化遺存:有高懸崖壁數千年不朽的架壑船棺18處;有朱熹、游酢、熊禾、蔡元定等鴻儒大雅的書院遺址35處;有堪稱為中國古書法藝術寶庫的歷代摩崖石刻450多方,其中有古代官府和鄉(xiāng)民保護武夷山水和動植物的禁令13方;有僧道的宮觀寺廟及遺址60余處。

  自然遺產

  武夷山以秀水、奇峰、幽谷、險壑等諸多美景、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眾多的文物古跡而享有盛譽;中部是聯系東西部并涵養(yǎng)九曲溪水源,保持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區(qū)域。武夷山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之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