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建新聞正文

中共福建臨時省委舊址:小院內的革命曙光

  在漳州古城西入口,有一處鬧中取靜的小院落,一座兩層磚木小樓旁,靜靜佇立著一株老松,見證著薌城的時代變遷。

  這里,就是中共福建臨時省委舊址。1927年12月,在這處小院里,召開了中共福建臨時省委成立會議,宣告中共福建省委的誕生,這里也成為福建開展土地革命的指揮中心。

中共福建臨時省委舊址 福建日報記者 黃如飛 楊凌怡 白志強 通訊員 陳振煌 攝
中共福建臨時省委舊址 福建日報記者 黃如飛 楊凌怡 白志強 通訊員 陳振煌 攝
中共福建臨時省委舊址 福建日報記者 黃如飛 楊凌怡 白志強 通訊員 陳振煌 攝
中共福建臨時省委舊址 福建日報記者 黃如飛 楊凌怡 白志強 通訊員 陳振煌 攝
中共福建臨時省委舊址 福建日報記者 黃如飛 楊凌怡 白志強 通訊員 陳振煌 攝
中共福建臨時省委舊址 福建日報記者 黃如飛 楊凌怡 白志強 通訊員 陳振煌 攝

  歷史回溯新民主主義革命初期——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的影響遠涉漳州,許多愛國學生在《新青年》等進步書刊與反帝愛國運動的宣傳和號召下,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走上了尋求革命之路。1919年至1920年間在漳州出版的半月刊《閩星》報,是五四運動時期中國公開介紹十月革命和傳播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報刊之一,也是福建省內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鋒出版物。

  1926年7月,漳屬地區(qū)第一個中共支部——中共石碼支部成立。隨后,在國共合作和北伐戰(zhàn)爭的大好形勢下,漳州又相繼建立了5個黨支部。1927年1月,中共閩南部委成立,統(tǒng)一領導閩西南黨組織。地方黨組織的建立,猶如涓涓小溪匯成洪流,有力地配合了北伐軍入漳,進一步地推動漳州的工農革命運動。

  1927年,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國民黨右派在福建大肆“清黨”,革命運動陷入低潮。大革命失敗后,中共中央先后派遣陳明和陳昭禮回到福建,幫助恢復和整頓黨組織。

  同年8月中旬,陳明在南靖寶林主持召開中共閩南特委擴大會議,號召閩南各地黨組織迅速恢復和加強黨的工作,籌建農民武裝,做好武裝暴動的準備。這次會議為“八七會議”精神在閩南的貫徹執(zhí)行奠定了基礎。9月,特委領導機構根據中央指示,改稱為中共閩南臨時委員會,將工作重點由城市轉移到農村,領導農民運動,開展武裝斗爭。10月,朱德率南昌起義軍入閩途徑平和,中共閩南臨委及所屬黨組織給予積極配合,南昌起義軍也為閩南留下了部分武器和一批骨干。

  作為當時閩西南地區(qū)的革命中心,漳州具有較好的革命基礎,這也是選擇在漳州成立中共福建臨時省委的一個原因。

  1927年12月2日起,來自八閩各地的20名年輕人,操著不同的口音,踏上了前往漳州的旅程。他們來自福州、廈門、龍巖、漳州、建甌、漳浦、同安、泉州、莆田等地,齊聚漳州古城振成巷16號(現為振成巷32號)的小樓中。

  4日,中共福建各縣負責同志聯(lián)席會議暨中共福建臨時省委成立大會正式開幕。

  “會議因陋就簡,沒有什么布置。白天開會,大家席地而坐,晚上就打地鋪睡。吃的也是面包干糧!眳⒓恿诉@次會議的王德后來在回憶錄中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南方濕冷的天氣,簡陋的會場環(huán)境,絲毫不減同志們的革命激情。會上,這群年輕的共產黨人對當時的政治、黨務、工運、農運等工作進行詳細報告,圍繞政治任務、組織、宣傳、暴動等議題進行熱烈討論,通過了《福建各縣負責同志聯(lián)席會議關于目前政治任務決議案》《告全省同胞書》《福建政治現狀及目前工作大綱》等決議。

  會議選舉產生了中共福建臨時省委,統(tǒng)一領導以廈門為中心的閩西南黨組織和以福州為中心的閩北等地黨組織。陳明、陳昭禮、羅明、林熙盛、王海萍、蔡珊、李聯(lián)星、葛越溪、陳祖康等9人被選舉為臨時省委執(zhí)行委員。陳明被選為臨時省委書記。臨時省委常委是陳明、陳昭禮(組織部長)、王海萍(宣傳部長)、羅明、林熙盛。

  隨后,共青團福建臨時省委也在漳州宣告成立,孟謙被選舉為共青團福建臨時省委書記,劉端生為組織部長(后為王德),陳柏生為宣傳部長。

  會后,漳屬地區(qū)在中共福建臨時省委的指導下,在1928年先后發(fā)動漳浦人民抗捐請愿斗爭、平和暴動、程溪暴動等斗爭,拉開了福建全省武裝奪取政權的序幕。

  初心不忘,讓紅色血脈流淌

  步入漳州古城振成巷32號,老松佇立,紅磚觸感微涼。跟著講解員走到會議展室,僅有的幾張泛黃的桌椅,散發(fā)著老舊木材的氣息,讓人恍惚回到90多年前的那一天。

  在這個小小的院落里,曾站著一個個熱血青年,他們在那個晦暗的年代,用自己的青春力量,迸發(fā)出福建革命的曙光。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蓖ピ褐,一批黨員面向黨旗,重溫入黨誓詞。錚錚誓言,讓在場的人更加體悟到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新中國的建立和崛起,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年輕的革命者為了偉大的理想前赴后繼。這份熱血之志,與年齡無關,只因為了革命而蓬勃奮勇。

  時代在變,但初心不能變。革命先烈的赤忱,多年來持續(xù)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揮灑熱血,為新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他們有的仰望星辰大海,用尖端科技探索宇宙;有的深入田間,用縷縷青絲換來鄉(xiāng)村振興;有的穿梭在大街小巷,用雙手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生活……

  初心不忘,讓紅色血脈流淌!拔逡弧逼陂g,平靜的小院迎來一批又一批的參觀者,他們中有年輕的情侶,有家長帶著蹣跚學步的孩童。在這里,紅色歷史映照著一張張昂揚的面孔;在明天,這份紅色血脈將不斷延續(xù),為時代的發(fā)展而搏動。(記者 黃如飛 楊凌怡 白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