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福建新聞正文

“微創(chuàng)手術”、繡花功夫 古城街巷修復的“泉州經(jīng)驗”

  春節(jié)期間,泉州古城街巷游備受熱捧。記者昨日走訪古城多條街巷看到,游客在縱橫交錯的巷子里品美食、逛古厝、賞展覽,探尋閩南市井風情,感受古城人文魅力。隨著古城背街小巷保護提升工程陸續(xù)完工,游客腳步從古城核心區(qū)延伸至末梢,老百姓居住條件得以改善。2017年以來,首個古城街巷“微改造”項目金魚巷啟動,中山路保護提升工程、29條街巷綜合提升工程相繼開展,以不打麻醉藥的“微創(chuàng)手術”形式、繡花功夫匠心修復,探索出古街巷保護、修繕、提升的泉州經(jīng)驗。

  微

  90厘米寬巷子獨創(chuàng)“管線立排法”

  泉州古城位于泉州中心城區(qū),醫(yī)院、學校、文化景點等資源聚集,九成居民就住在背街小巷里,人流量、車流量巨大。在這樣既是旅游文化集中地又是生活街區(qū)里動工,難度可見一斑。古街巷就像是飽經(jīng)風霜的老人,禁不起大動筋骨,采用更加溫和的“微改造、微更新”方式成了城市建設者的共識,保持風貌格局,文化低沖擊,針對背街小巷不打麻醉藥的“微創(chuàng)手術”應運而生。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保護提升后的古城中山路流光溢彩,分外迷人。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保護提升后的古城中山路流光溢彩,分外迷人。

  不打麻醉藥意味著要把對居民、游客、商戶的影響降到最低,不改變居民的生活形態(tài),不讓街區(qū)的生活陷入“昏迷”狀態(tài)。早在街巷提升工程動工之前,各項目組就與街道人員聯(lián)動,上門發(fā)放交通出行手冊,解釋如何出入便民通道。

  為解決工程帶來的停車難題,項目組就近搭建免費電動車停車棚,并提供充電系統(tǒng)。專門成立水電便民服務小組,誰家有水電問題立刻上門解決。設置24小時免費保安、保潔,設置商家導購牌,為商戶引流。“我們每家每戶都有一張小卡片,上面寫著工程項目部的地址,還有具體聯(lián)系人的電話,有任何問題可以直接打電話解決。每條街巷還有值班的街巷長,隨時可以找他們幫助!弊≡诨ㄏ锏睦畎⒁陶f。

  “微創(chuàng)手術”不是只對細枝末節(jié)的微小改造,而是通過低沖擊、微干擾的方式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29條街巷寬度不同,最寬的有7米多,最窄的不足1米,多數(shù)都是兩三米的寬度!昂芏嘞镒邮┕び龅搅饲八从械碾y題。帽巷最窄寬度只有90厘米,我們創(chuàng)新采用管線立排法,使用雨水管置于污水管之上的立排方法,預留電力管道和電信管道的立排。同時在檢修位置建一個檢修井,在井內(nèi)再挖一個小型檢修井通到污水管,形成‘井中井’‘蓋中蓋’的模式,解決街巷通道不足和后期維修的問題!表椖抗こ滩抗ぷ魅藛T介紹,項目組還專門定制了小型鉤機、小型三輪運輸車、小型破格機、微型打樁機等特殊的微型化施工設備,方便在狹長的街巷通行和運輸。

  精

  270米長街巷匯集18種傳統(tǒng)建筑工藝

  在金魚巷49號和黃氏古厝之間有一條約20米長的支巷,兩邊房屋的墻體原先破敗不堪。實施立面改造時,施工方巧妙地采用十余種閩南傳統(tǒng)建筑工藝進行破損修復,路面則采用閩南傳統(tǒng)的老舊石板進行鋪裝,部分采用清水條石豎鋪,提高地面抗壓能力。一條窄窄的支巷,凝聚了閩南建筑工藝精華!270米長的金魚巷微改造工程運用了海蠣殼白灰粉刷、銅板地雕、木雕、石雕等18種閩南古建筑傳統(tǒng)工藝,路面需要的石板規(guī)格很高,都是歷經(jīng)多年踩踏而成的包漿老石板或古城建筑的門庭石板,邀請具有精湛工藝的老手藝人參與。”市古城辦項目組工作人員介紹。

  精湛的技藝、精美的工藝背后是精細的踏勘和論證。在中山路保護提升工程啟動之前,就先組建專家組對歷史建筑進行建筑歷史、結(jié)構歷史、人文歷史的調(diào)查和專項論證,對每一棟建筑都進行逐一甄別。“中山路長約2.5公里,沿途涉及眾多國家、省、市文物保護單位,為古城傳統(tǒng)的商業(yè)街區(qū),承擔古城核心的交通功能。經(jīng)過研究后決定分段專項細化設計,2018年先行啟動中山中路(莊府巷至涂門街)240米示范段綜合提升工程,2019年啟動中山中路(打錫街至鐘樓)綜合提升工程,每一棟樓都有單獨的修復設計方案。”中山路保護提升工程項目部工作人員介紹,細到每一個滴水獸、每一根立柱、每一扇窗楣線條都要找到老照片或者資料記載,力求原真性保護,根據(jù)歷史風貌使用堆剪、灰塑、水洗石等傳統(tǒng)工藝。

  “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xiāng)愁!奔染暮亲o老祖宗留下來的“真寶貝”,還原各個歷史時代不同的記憶,又保留原生態(tài)生活場景,提升了古城居民的人居環(huán)境,泉州古城街巷修復是“見人見物見生活”保護模式的縮影,也讓“世界的古城 活著的古城”底色愈發(fā)鮮亮。

  (記者 殷斯麒 陳起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