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建新聞正文

中式建筑時代 馬頭墻寫意府居雅韻

  中新網福建新聞1月29日電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如果說徽州是讓人恍如隔世的桃花源,那么,馬頭墻便是這世外桃源中最引人矚目的一道風景。

  馬頭墻,屬于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张山ㄖ嗍歉叽蠓忾]的墻體,因為有馬頭墻的設計而顯得錯落有致,從而被賦予一種動態(tài)的氣勢感。從高處往下看,聚族而居的村落建筑群中,高低起伏的馬頭墻,給人視覺產生一種“萬馬奔騰”的動感。

  兼顧功能與審美的建筑元素

  馬頭墻,又被稱為封火墻,特指高于兩山墻屋面的墻垣,是徽派建筑的標志性藝術元素。因為徽派建筑多以木質結構為主,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人居密度較大,不利于防火。而高高的馬頭墻,則能在相鄰民居發(fā)生火災的情況下,起著隔斷火源的作用。馬頭較尖的部位與避雷針原理相似,雷毀馬頭,主體建筑還完好無損。同時,當風大會掀翻瓦塊,馬頭墻則高于瓦塊,又起到擋風的功能。

  馬頭墻高低錯落,一般為兩疊式、或三疊式。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廳,馬頭墻的疊數(shù)可多至五疊,俗稱“五岳朝天”。細細觀賞,“馬頭墻”像高高舉起收攏四指的手,伸展的大拇指就是那個高昂的馬頭。這只“手”寓意著房屋主人的家族祈!萌珩R高昂、似馬勤奮、像馬八駿,門庭車水馬龍,出行駟馬軒車,上任馬到成功,兒孫躍馬揚鞭。

  追根溯源的建筑文化

  尋跡馬頭墻的歷史源頭,則要追溯到五百多年前。馬頭墻由明朝時時任徽州知府的何歆創(chuàng)建并推廣。因徽州地形逼仄、屋宇連綿,且多為木質結構,火患頻繁損失慘重。弘治十六年(1503)夏天,何歆出任徽州知府。來到徽州后,何歆首先面對的是前任知府們一直解決不了的難題——火患。

  有一天,徽州又火起,風猛火熾。參與救火的何歆痛心疾首,淚如雨下地說:“某不職,災必及吾身,毋病吾民焉!被馂闹蟮牡诙,何歆即召集父老鄉(xiāng)親于庭上:“吾觀燔空之勢,未有能越墻為患者”,“治墻,其上策也。五家為伍,甓以高垣”,并采取有力措施在徽州推行。建造時在墻頂砌筑三線排檐磚,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頭頂端安裝博風板,其上安裝座頭,即“馬頭”,有鵲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多種樣式。。

  品味紫宸府徽派建筑

  到了現(xiàn)代,當徽派建筑風格走向全國、甚至世界高端人居的今天,在審美,祈福,傳承的多重因素下,“馬頭墻”也繼續(xù)演繹著美好的建筑元素。

  福州龍湖迪鑫•紫宸府,在立面設計上,采用新中式徽派建筑風格,秉承三段式建筑原則,將屋頂?shù)娘w檐、中部的白墻及基座的石材各自凸顯,融合宮闕、馬頭墻及其他傳統(tǒng)建筑元素,去除冗雜取其精神,匠筑尊貴典雅的東方御制府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