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建新聞正文

福建泰寧:發(fā)展庭院經濟賦能鄉(xiāng)村振興

  中新網福建新聞9月12日電(李少蘭 熊明歡 王星竹)黃花菜、鐵皮石斛、鹿角靈芝等特色經濟作物裝點著村民房前屋后;蚯蚓燈、竹編、手工木作等傳統(tǒng)技藝成為庭院特色;休閑農莊、采摘體驗,農家庭院成為游客旅途一景……三明泰寧鄉(xiāng)村各具特色的農家庭院承擔多樣功能,演繹多彩角色。

  圖為非遺庭院一角。 李少蘭 攝
圖為非遺庭院一角。 李少蘭 攝

  庭院雖小,作用不少。三明市泰寧縣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以“共建美麗泰寧、共享幸福家園”為主線,以農戶為主體,以市場化、特色化、品牌化為導向,把發(fā)展庭院經濟作為促農增收的重要手段,成為激活鄉(xiāng)村經濟的“新引擎”,以庭院美促進鄉(xiāng)村美的同時,讓廣大群眾增收入、富口袋。

  庭院方寸地 開出幸�;�

  9月10日,走進開善鄉(xiāng)儒坊村農戶江德榮家,院墻內外綻放的黃花菜格外引人注目,不僅為小小的院子增添了不少“花色”,還彰顯著庭院經濟的活力。

  “今年,我嘗試在院子里種黃花菜,沒想到效果這么好,開花的時候不僅可以美化環(huán)境,還能增加一些收入�!闭勂瘘S花菜,江德榮總是喜笑顏開。

  2022年,江德榮了解到黃花菜花株耐旱且不挑地形,生產周期短、收獲時間長后,就決定發(fā)展黃花菜種植產業(yè)。同年,他便與村里的農戶簽訂土地流轉協(xié)議,盤活山垅田,引進黃花菜種苗,成立了泰寧縣開善鄉(xiāng)辰航家庭農場,并與企業(yè)簽訂訂單,由對方統(tǒng)一銷售,解決了后顧之憂。

  兩年來,江德榮在做好農場黃花菜產業(yè)的同時,也一直在思考黃花菜種植發(fā)展的更多可能。

  今年年初,泰寧縣為鼓勵發(fā)展庭院經濟,配套出臺了各項政策支持,江德榮在開善鄉(xiāng)的號召下,積極探索黃花菜庭院經濟項目增收新模式,通過“家庭農場+基地+庭院+農戶”的方式,與儒坊村20戶農戶簽訂黃花菜采收協(xié)議。根據協(xié)議,由江德榮向農戶們統(tǒng)一提供花盆、種苗、肥料、技術指導等,農戶則利用自家庭院進行種植、采摘、分揀和晾曬,最后,江德榮會按照市場收購價收購農戶家中的黃花菜干品,這樣一來,加上在黃花菜基地的務工收入,農戶們平均年收入能增加1萬元左右。

  庭院繪新景 非遺綻新姿

  在大田鄉(xiāng)大田村,市級蚯蚓燈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黃茂生在自家院子里精心打造了一處既適合研學體驗又能展示非遺項目的“研學工坊”。

  蚯蚓燈、走馬燈、北斗燈……“研學工坊”內陳列擺放著等多種極具特色的花燈,庭院中還整齊擺放著桌椅,開設互動演示和體驗教學課程,讓前來參觀、學習的學生和游客體驗親手制作蚯蚓燈的樂趣,激發(fā)大家對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和熱愛。

  “前不久,跟著研學團隊來到黃老師家中,體驗制作蚯蚓燈,看著蚯蚓燈在自己的手中逐漸成形,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下次有機會我要再專程到這里來深入學習�!睂︱球緹舻闹谱�,漳州研學團隊學生黃宇新充滿興趣。

  圖為黃茂生正在指導研學團隊學生體驗制作蚯蚓燈。 李少蘭攝
圖為黃茂生正在指導研學團隊學生體驗制作蚯蚓燈。 李少蘭 攝

  “我們大田蚯蚓燈,傳承至今已經有600多年時間,寓意生生不息、越斷越發(fā),但隨著時間流轉,制作工藝面臨失傳。”黃茂生說,看著越來越多前來參觀學習的學生和游客對蚯蚓燈感興趣,他感到很欣慰,希望蚯蚓燈能從自己的庭院中“走出去”,得到更好的保護、傳承和發(fā)展。

  “庭院+非遺”助推大田鄉(xiāng)研學產業(yè)發(fā)展,不僅為非遺的保護與傳承開辟了新路徑,也為青少年的研學游增添了一抹獨特的文化色彩。今年以來,大田鄉(xiāng)共吸引研學團隊、各類游客達2.8萬余人次。

  庭院“農”味足 鄉(xiāng)村迎客來

  9月8日,不少市民趁著周末帶上家人,約上三五知己來到杉城鎮(zhèn)范興發(fā)的家庭農場,農場內他利用房屋周邊閑置土地打造游客旅游體驗項目,投喂錦鯉、賞花拍照,體驗農家生活,愜意無限。

  圖為游客正在興發(fā)農場內投喂錦鯉愜意十足。 李少蘭攝
圖為游客正在興發(fā)農場內投喂錦鯉愜意十足。 李少蘭 攝

  “我和家人朋友經常到這個農莊來玩,不僅有各種應季水果可供采摘體驗,還能拍許多美照,同時感受農家樂趣�!笔忻顸S少娟說。

  范興發(fā)將休閑采摘和鄉(xiāng)村旅游結合起來,在庭院周邊設立了農事體驗區(qū)、采摘區(qū)、野炊燒烤區(qū)、休閑區(qū)、農家餐飲等特色體驗區(qū),大力發(fā)展鄉(xiāng)村游。

  目前農場內有魚塘30畝,培育桑葚、獼猴桃、荔枝、八月炸等果樹上萬余株,其他各類果蔬24畝。

  “通過精心打理,我們主要是以種植、養(yǎng)殖為主,每個季節(jié)都有新鮮蔬果成熟,很多游客慕名而來,剛過去的暑假期間就接待了近1000人,收入達到了1萬多�!鞭r場負責人范興發(fā)不禁喜上眉梢。

  一花一草聚美成畫,一戶一景化景為金。與興發(fā)農場一樣,泰寧縣際溪村、崇際村、水際村也有很多村民憑借精心打造的特色庭院迎來了大批游客,在青山綠水間,游客們或在心中細細品味濃濃鄉(xiāng)愁,或體驗“舌尖上的美味”,盡情感受自然之美,體驗田園之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