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福建新聞正文

魯迅文學獎得主艾偉攜長篇小說《鏡中》來廈舉行分享會

  中新網(wǎng)福建新聞3月6日電 (記者 楊伏山)第八屆魯迅文學獎得主、實力派作家、現(xiàn)任浙江省作協(xié)主席艾偉的長篇小說《鏡中》,5日晚在廈門舉行分享會,與會專家學者、作家、批評家圍繞無常境遇與生命欲望、日常經驗與精神世界、寫作與生活的關系等主題展開了精彩交流與分享。

分享會現(xiàn)場。楊伏山 攝
分享會現(xiàn)場。楊伏山 攝

  著名批評家,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張清華,著名作家、《烈日灼心》電影原著小說《太陽黑子》作者須一瓜,浙江文藝出版社常務副社長、上海分社社長、資深出版人曹元勇與艾偉一起出席分享會。

  艾偉長篇新作《鏡中》,由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于去年五月出版,一經推出便收獲多位文壇名家聯(lián)袂推薦。這部情感治愈力作讓萬千讀者獲得與生活和解的勇氣,迄今已多次加印,入圍數(shù)十個好書榜單。

  《鏡中》以一場慘烈的車禍開篇,主人公莊潤生原本光鮮美滿的生活瞬間瓦解,與這場悲劇相關的其他三人也由此踏上尋求救贖的旅途。當生活化作一片廢墟,我們如何重拾愛與希望的勇氣?

  談及小說創(chuàng)作出發(fā)點時,艾偉提到“無!边@一在東方文化傳統(tǒng)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概念:“‘無!@個詞帶有中國人特有的生命感覺,我們如何去解決它,這是我最關心的一個問題。”透過《鏡中》這部作品,艾偉深入當代中國人身處無常境遇的生存體驗,體恤他們生命內部隱秘的糾結、無法言說的痛苦,并試圖找到一條與自我和解之路。

  關于《鏡中》的小說主旨,張清華以“兩面鏡子”的比喻提出自己的理解:首先,《鏡中》是一部與博爾赫斯的詩作《鏡中》構成互文關系的、具有哲學高度的文本!爸灰约訉徱暰湍馨l(fā)現(xiàn),我們每個人從鏡子里看到的自己,其實是一個反影。而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只不過是我們經驗中的世界,絕不是一個終極真實的世界!

  第二,《鏡中》的故事如《紅樓夢》中的“風月寶鑒”給予我們啟發(fā)——在世界赤裸而鮮活的感性表象背后,其實是極理性、冷寂、荒涼的所在。艾偉描寫兩對世俗男女于情網(wǎng)中糾纏,“最后并沒有把我們引向對世俗欲望的一種沉湎和熱愛,而是讓我們忽然從中感受到一種悲涼,一種夢幻般的大荒涼”,由此使得《鏡中》這部作品與中國古典小說傳統(tǒng)相通。

  據(jù)介紹,《鏡中》是艾偉的第七部長篇小說,延續(xù)了情愛、罪責等創(chuàng)作主題,揭開人心中赤裸而真實的欲望,刺破愛恨苦痛的虛妄,并進一步探問何謂“生”的本質。

  須一瓜分享道,閱讀《鏡中》的過程中時常感到一種“幻痛”,讀寫兩個環(huán)節(jié)被打通。但她同時指出,艾偉并非以文字搭建起一座現(xiàn)實的復制品,《鏡中》充滿日常經驗陌生化處理的痕跡,小說的四個部分如作者精神世界的四個切面,精細、密實,與現(xiàn)實生活保持著一種冷靜的疏離。

  曹元勇認為,艾偉不止于揭露人物面臨困境時內心的矛盾和隱痛,他的思考更進一步,關注“人要如何跨過坎坷,從精神上重新復活”。他在小說中依然傳遞出如此一種可能性,帶來治愈的信心與希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