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福建新聞正文

寧德:當年輕人遇上城隍信俗 非遺文化注入新活力

  近日,闊別3年的“鬧春會”重頭戲“城隍巡游”如期回歸。寧德八一五路上人頭攢動,浩浩蕩蕩的巡游隊伍整齊有序地穿梭在街頭,舞龍線獅、儺舞撬戲、漢服展示……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十分熱鬧。

民眾圍觀八家將表演。張興旺 攝
民眾圍觀八家將表演。張興旺 攝
城隍巡游隊伍中的舞龍表演。圖源寧德城隍廟八家將團隊和葉先設
城隍巡游隊伍中的舞龍表演。圖源寧德城隍廟八家將團隊和葉先設
城隍巡游隊伍中的電音三太子哪吒的表演。圖源寧德城隍廟八家將團隊和葉先設
城隍巡游隊伍中的電音三太子哪吒的表演。圖源寧德城隍廟八家將團隊和葉先設
兩儀生四象表演。圖源寧德城隍廟八家將團隊、葉先設
兩儀生四象表演。圖源寧德城隍廟八家將團隊、葉先設
老高為團員畫臉譜。圖源寧德城隍廟八家將團隊和葉先設
老高為團員畫臉譜。圖源寧德城隍廟八家將團隊和葉先設
八家將坐炮。圖源寧德城隍廟八家將團隊和葉先設
八家將坐炮。圖源寧德城隍廟八家將團隊和葉先設

  巡游隊伍中,扮演“八家將”里“七爺”的老高和隊友著武裝,穿長靴,面貌猙獰,臉上畫各式戲劇臉譜,表演時聲色俱厲,猶有殺機,于儀陣中常發(fā)勁開步?jīng)_拳,甚是威猛,其職責為傳令緝兇。

  老高是“八家將”團隊的團長,是個地地道道的寧德蕉城人,在蕉城,民眾把城隍巡游看做一個十分盛大的節(jié)日,每逢城隍巡游,觀看巡游的人潮里,家長帶著小孩的“配置”不在少數(shù),兒時的老高也是如此。正因為從小耳濡目染,并震憾于巡游的熱鬧場景,長大后的老高,一股腦地扎進城隍文化中。

  “談及城隍信俗,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封建迷信,但其實其中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很豐富!崩细邔χ氯雸F的年輕人說道,就以“八家將”的“七爺”臉譜來說,以蝙蝠臉為主,眼睛勾勒出了兩大塊蝙蝠,下巴為柳葉,取柳、蝠諧音留福的意思,白底黑線再加正中大大的紅中,體現(xiàn)“七爺”的冷靜嚴肅和他忠正的精神。不同的臉譜造型寓意不同,內(nèi)里體現(xiàn)的人物性格也不同。

  “八家將”文化屬于城隍信俗中的一部分。據(jù)了解,城隍信仰,起源于5000年前先民對城壕、護城河等原始自然崇拜,由于古代兵器落后,護城壕溝在保護城市安全方面起到巨大作用,故此逐漸將它賦予神圣,出現(xiàn)了城隍神,這是萬物有靈觀念的一種反映,表明當時人們對保護其生命的城池建筑物的依賴與崇敬。

  據(jù)清乾隆四十六年 (1781年)《寧德縣志》載,寧德城隍廟始于北宋,南宋紹興元年(1131)縣令趙詵之遷到北門內(nèi),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縣令陳澤增建,時職寧德縣主簿的陸游寫下《寧德縣城隍廟記》。由此證明,寧德的城隍信俗在南宋早期已大行其道,至少已有八百多年歷史。自元明至清,寧德縣城隍廟一直存在,無論是在官方還是民間,其城隍信仰也一直延續(xù)。民國以后,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前后,寧德縣城隍祭祀轉為民間信眾主祭,其祭祀儀式更為繁復,而在巡境仗中,又融入民間舞蹈、道教音樂、民間雜技等表演。主宰一方,安撫百姓的城隍神,具有鐵面無私、不詢私情、安良除暴、賞罰分明的形象,給人以精神寄托與慰藉。

  今年,寧德蕉城的城隍巡游尤為熱鬧,不僅線下萬人空巷,線上實時直播巡游過程讓沒有出門的民眾也能一睹熱鬧景象,別有一番趣味!敖衲戡F(xiàn)場看的人實在太多了,都找不到合適的地方觀看,抖音直播真的太贊了,在家就可以看!笔忻駞桥空f道。誠然,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城隍信俗文化的宣傳也與時俱進,越來越多的“90”后、“00”后加入其中,讓非遺搭上文創(chuàng)、直播“快車”,在網(wǎng)絡上頻頻“出圈”。

  “我們團現(xiàn)有50人左右,平均年齡25歲,‘90’后、‘00’后很多,對于如何宣傳‘八家將’文化,團里有的拍紀錄片,有的做短視頻,每個人都在為宣傳這一文化努力!崩细弑硎,“八家將”團隊從最初的10人左右到現(xiàn)在的50人左右,得益于利用新媒體渠道的宣傳,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其中!00”后黃偉杰正是通過“寧隍文創(chuàng)”這一抖音賬號了解到的城隍文化,于20年加入“八家將”這一團體,扮演“八家將”里的“柳爺”的角色。

  相較于過去,城隍文化只是當?shù)靥囟ǖ男潘,但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的傳播,無論是短視頻、文創(chuàng)亦或是直播的方式,其受眾面更廣,也會有更多人了解這一文化,從而吸引更多人一起來傳承。在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做新媒體運營的陳江勇也是“八家將”里的一員,深知其中的道理,自參與其中后,深感年輕受眾稀缺!爱敃r畢業(yè)設計做‘八家將’的紀錄片,一方面認為其中的文化內(nèi)涵值得探究,另一方面也是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宣傳,能讓更多人了解‘八家將’!标惤抡f道。

  年輕力量的加入,有助于引領城隍信俗融入現(xiàn)代生活,他們用自己嶄新富有創(chuàng)意的方式,傳承城隍信俗并予以發(fā)揚。創(chuàng)新是發(fā)展的第一動力,非遺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需要更多年輕力量的加入。(記者 潘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