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福建新聞正文

八閩文脈·僑心 | 救國常月捐上的華僑愛國心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七七事變”,日寇猖狂入侵中國,中華民族發(fā)出了抗日救亡的吼聲。

  抗日戰(zhàn)爭需要有強大的經(jīng)濟實力做后盾,華僑從經(jīng)濟上對祖國抗戰(zhàn)的援助,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發(fā)揮重大作用。廣大華僑通過捐款、購買救國公債、僑匯、投資和捐獻物資等多種方式從經(jīng)濟上支援祖國抗戰(zhàn)。

  常月捐是一種華僑最常見且最見成效的捐款形式。一般店員和其他職工,捐出薪俸的10%,廠主、店東酌其財力,分為十等捐,從10元到1000元,優(yōu)等無限。

  編號相距上萬 常月捐相當踴躍

  此兩張常月捐《證明書》系旅菲華僑詹廷團1939年12月和1940年1月捐款的收據(jù)。

(供圖:黃清海)
(供圖:黃清海)

  1940年1月30日《證明書》文字:

  證明書,№37230,為發(fā)給證明書事華僑(詹廷團)君經(jīng)在本組立具第(10)號志愿書繳納第二期救國常月捐(10)月份菲幣(叁)元(0)角,收據(jù)列(35354)號,因收據(jù)系合并發(fā)給,并行另給證明書,以資憑證。

  菲律賓華僑援助抗敵委員會(并加蓋印章)

  救國常月捐第(17)組

  主任(蔡聯(lián)發(fā))

  兩張證明書,從1939年12月收據(jù)列號的23213到1940年1月列號35354,相差12141號。據(jù)此判斷,菲律賓華僑參加救國常月捐是相當踴躍的。

  籍吾人物力 洗百年奇恥

  南洋各地華僑救亡團體在宣傳開展籌賑捐款、勸募公債等活動中做了大量工作。1937年8月15日,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召開新加坡僑民大會,成立了南洋第一個華僑救亡團體——馬來亞新加坡華僑籌賑祖國傷兵難民大會委員會,陳嘉庚被推選為大會主席。緊接著在菲律賓,“木材大王”、晉江籍華僑李清泉發(fā)起成立了“菲律賓華僑援助抗敵委員會”,以“策勵僑眾開展愛國運動,以人力物力援助政府抗敵御侮”為宗旨,并在各地設(shè)立分會。

  1938年10月10日,東南亞華僑代表164人代表45個救亡組織,聚集在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成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簡稱南僑總會),作為南洋救亡斗爭的最高領(lǐng)導機關(guān),選舉陳嘉庚為主席,莊西言、李清泉為副主席。大會通過了《南洋各屬華僑籌賑祖國難民會代表大會宣言》,號召海外僑胞“增籌賑款,推銷公債,以救濟中國之難民”,要“各盡所能,各竭所有,自策自鞭,自勵自勉,踴躍慷慨,貢獻于國家”“使國家得籍吾人血汗,一洗百年之奇恥”。

  義捐款額5億元寒衣50萬件

  在南僑總會倡議下,華僑節(jié)衣縮食,以常月捐、特別捐、娛樂捐、航空救國捐、購公債、義演、義賣,獻金、獻機等多種形式,踴躍為祖國捐款捐物,創(chuàng)造了驚人的成績。從1937年至 1940年,不到4年南僑總會共發(fā)動募集支援祖國抗戰(zhàn)的義捐約5億元、寒衣50萬件和價值250萬元的藥品。至1941年12月,海外各地華僑逐月義捐1350萬元,其中南洋華僑月捐數(shù)達734萬元,為全世界各地華僑月捐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