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面修繕基本完工 夜景工程正式“點亮”
雙面花巷 一面?zhèn)鹘y(tǒng)古樸 一面溫柔浪漫
白天的花巷,保留不同歷史時期記憶的建筑并立,高低錯落的盛放鮮花裝扮其間,幾十種傳統(tǒng)閩南建筑技藝隨處可見;夜晚的花巷,燈光映照出獨特的建筑輪廓,流光溢彩的紅燈籠增添喜慶年味,燈火亮與煙火氣相得益彰。經(jīng)過匠心修繕提升,200米長的泉州中心市區(qū)花巷露出了令人欣喜的模樣:一面是閩南老街的傳統(tǒng)古樸,一面藏著千年古城的溫柔浪漫。
老建筑保護提升享有“私人定制”
“這近百棟老房子就像從歷史深處走來的一個個鮮活的人,修繕提升就是還原和凸顯每一個人的性格、形態(tài)、特質(zhì)。”市古城辦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我市啟動29條街巷提升工程以來,目前花巷的整體修繕已經(jīng)基本完工。除了基礎功能的提升,每一棟老建筑都享有專屬的“私人定制”修繕方案,既還原傳統(tǒng)歷史風貌,又提升當?shù)鼐用竦木幼…h(huán)境和條件,達到保護與實用相統(tǒng)一,每一棟樓的設計都邀請屋主參與其中,盡量滿足居民的需求。
行走花巷,不經(jīng)意間就能與閩南建筑營造技藝撞個滿懷——這一棟樓立面是傳統(tǒng)圖案,需要把瓷片切割,再由老師傅手工拼接嵌入墻面,是古大厝經(jīng)典的外墻營造樣式;那一棟樓異形窗框是精美的伊斯蘭建筑風格,正是當年流行的南洋風格,體現(xiàn)著僑胞主人的審美;滴水獸有獅子、鯉魚、大象等多種形狀,采用彩繪、剪瓷、泥塑、雕花等多種做法,令人賞心悅目;出磚入石的墻面,巧妙做成了隱藏電箱的外門;外立面有用清水磚拼接,也有水砂石工藝,還有傳統(tǒng)的紅磚墻。你能看到木制小樓,也能看到磚、石、木混合的外廊式閩南建筑,還有南洋風格的小洋樓,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在這里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這些細節(jié)看似簡單,其實都是出自從業(yè)幾十年的傳統(tǒng)建筑匠人之手!爸本型窗框半天就能做好,花巷的異形窗框要先畫線條圖紙,再做模型,要做出流暢的曲線線條也考驗著手巧和耐心!苯衲55歲的楊春守從業(yè)已經(jīng)40年,參與洛陽街等傳統(tǒng)老街區(qū)的修繕,一個個滴水獸在他手里活靈活現(xiàn),展現(xiàn)出他對古建筑修復的功底。60歲的任文川參與修繕了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qū),經(jīng)驗也十分豐富!耙恍├蠘嫾际俏覀儜{著多年經(jīng)驗傳承下來的,自己畫圖紙、做模型、上色,這些都是師傅傳給徒弟的樣式!比挝拇ㄕf,花巷的修繕遵循老工藝,材料都是回收的。一些老建筑外立面保留完好,基本就只是破損處修補和清洗,力求做到原真性保護。
小巷處處可見“繁花盛開”
據(jù)傳,花巷為唐代泉州子城南城墻所在地,元代在此處設有兵營,駐軍多為蒙古人,故又稱“蒙古巷”。清末民初,巷中多家人造花店鋪,姹紫嫣紅,遂改稱“花巷”。如今,這里真的成為一條四季“繁花盛開”的巷子,“花元素”隨處可見——雨水口雕刻著石花、立面貼有花磚、鐵藝護欄上有花紋、窗戶有木雕的花、屋頂還有剪瓷和彩繪的泥塑花籃,為了烘托氛圍,園林工作人員還在每棟樓擺放一些花卉盆栽,鮮花怒放的花巷藏著泉州老巷的溫柔與浪漫。
花巷46號民居始建于20世紀20年代,是外廊式閩南洋樓,部分融入南洋、伊斯蘭建筑風格。經(jīng)過修繕提升,獨特的二樓窗框格外引人注意,擺滿了盛開的三角梅,一走進去能看到馬齒式樣的閩南窗框,還有保留下來的早期鐵藝防盜窗!艾F(xiàn)在的花巷更干凈、更整潔、更漂亮,我們家破舊的地方都修補好了,一些漏水的地方也重新弄好,我們住得更開心了!弊≡46號民居一輩子的何阿婆笑著說。今后她也將一樓庭院開放用于街頭非遺表演場地,家里將不定期開展南音、木偶戲等表演,讓大家在修繕好的洋樓里沉浸式體驗“非遺”表演。
“好景好致好政策,花街花巷花盛開!痹谛蘅樅玫囊粭澝裾,村民自發(fā)張貼著這副對聯(lián)。在花巷住了幾十年的老居民們,對于花巷的改變也由衷地開心!肮芫下地,不僅少了很多蜘蛛網(wǎng),更美觀了,而且減少了很大的安全隱患,以前臺風天下雨天走在巷子里都提心吊膽,怕密密麻麻的電線桿倒下來,F(xiàn)在雨污分流后,巷子再也不內(nèi)澇了。破舊的老街變成了文化味十足的街區(qū),孩子們都想搬回來住!被ㄏ锞用裰x先生說道,現(xiàn)在花巷成了很有年味的巷子,夜晚紅燈籠高高掛,閩南老建筑在燈光的映襯下煥發(fā)光彩,老鄰居坐在家門口聊天觀賞夜景,煙火氣更足了。
期待更多街頭“博物館”“藝術館”
背街小巷的修繕工程即將結束,而保護和活化老街巷的課題將永遠進行下去!拔幕Wo和傳承永遠是進行時,我們對于老街區(qū)、老建筑‘形’的修繕和保護,是為了喚起‘人’的文化自信和情懷。只有久久為功,讓更多人身體力行參與到古城保護中,才能代代延續(xù)文脈!笔泄懦寝k工作人員說。
修繕后的花巷如何活化,植入哪些業(yè)態(tài),也聚焦了各方關注。“花巷的歷史風貌特色鮮明,呈現(xiàn)不同時期閩南傳統(tǒng)建筑與外來文化不斷融合的歷程,可以通過幾類文化復興策略,吸引更多市民來到花巷;也可以設置一些街頭小型博物館、藝術館,將花巷打造為藝術文化街區(qū)!遍}南文化研究者洪泓說。
“花巷將承擔中山路功能的補充,未來也將成為泉州文化展示的窗口,在保護和發(fā)展中尋求平衡點!笔泄懦寝k工作人員介紹。
“繡花”功夫呵護古城
一條200米的花巷,下足了“繡花”功夫,記者實實在在感受到工匠們花了很多心思。創(chuàng)建世界遺產(chǎn)典范城市的宏大命題,在城市建設者們精心呵護古城的一草一木、一街一巷的細節(jié)里管中窺豹。
小規(guī)模、漸進式、有溫度的“微更新”街巷提升項目,盤活了古城民居建筑,吸引了眾多創(chuàng)業(yè)者和投資人開設極具泉州文化特色的文旅產(chǎn)業(yè)。重煥光彩的古城老宅、老街小巷吸引了客棧、咖啡廳、民宿等諸多文化業(yè)態(tài)進駐,年輕人逐漸回流,古城在保護與利用中實現(xiàn)良性循環(huán)。
古城修復既是對街區(qū)、建筑的修繕,也要在更廣的范圍里喚起人們對古城保護的文化自信和情懷。這幾年,通過市區(qū)中山路、金魚巷、花巷等一批背街小巷的系統(tǒng)性提升,從最小單位街巷著手,打通古城筋絡,既是保護古城的重要措施,更是為了留住“人”,進一步提升群眾的文化認同感,發(fā)動更多人共建“世界的古城、活著的古城”。(記者 殷斯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