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福建新聞正文

打好“六和”牌 發(fā)揮媽祖文化的時代作用

  媽祖文化的作用,體現(xiàn)在世界和平、人類福祉、民族復興、國家昌盛、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進步、家庭幸福等多個方面,涵蓋了文化藝術、政治經(jīng)濟、倫理道德、人文風尚、慈善救濟及社會科學等諸多領域。筆者結合多年的工作、學習和實踐,對新時期媽祖文化的重要作用,談幾點體會。

  一、媽祖文化,在國際層面,要助力“世界和平”

  媽祖文化之所以在世界和平中具有普遍性的作用,是因為媽祖文化承載著人類普遍的價值追求和共同的情感紐帶,存在于世界不同國家、不同文明、不同族群之中。在世界各地,凡江河湖海流經(jīng)之域,皆有媽祖香火傳播。鄭和下西洋的28年間,帶著媽祖文化與亞非30多個國家建立了友好關系。鄭和《天妃靈應之記》寫道:“誠荷朝廷威福之致,尤賴天妃之神保佑之德也”。在七下西洋的歷程里,鄭和帶領近三萬人的武裝,在海外沒侵占別國的一寸土地,沒掠奪別國的一草一木,更沒在海外派駐一兵一卒。所經(jīng)之地,本著“懷柔遠人”,“和順萬邦”,“共享天下太平”的宗旨,大力宣揚媽祖"仁、義、和"的精神,敦睦鄰邦,以德服人,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處,共享太平,為亞非國家的交往,確立了不成文的準則,對世界和平產(chǎn)生深遠影響。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媽祖文化提倡各族群之間的文明對話和合作交流,倡導各國人民“和而不同”、“美美與共“,以包容、開放的心態(tài)融入世界的理念,正在成為構建世界海域國家之間文明對話的文化基石之一。目前,媽祖兼具了世界和平女神、海上絲綢之路保護神等多項全球性的重要文化功能,媽祖文化交流成為了世界民間交往的重要紐帶。

  二、媽祖文化,在國家層面,要助力“祖國和昌”

  媽祖誕生于中國,她用二十八歲的年輕生命,詮釋了中華民族大愛無疆的優(yōu)秀品德,成為世界尊崇的光輝典范;媽祖文化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更是祖國人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寶貴財富。媽祖是福建莆田海邊的一介平民,一生沒有宏篇巨著甚至沒給后人留下只言片語,但她用光照千秋的大善、大愛、大情懷,生動展現(xiàn)并深刻詮釋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正能量和精神實質,用實際行動豐富和創(chuàng)新了中華文化的內涵。中國民間文化燦若星河,2016 年召開的全國人大十二屆五次會議,惟將“發(fā)揮媽祖文化等民間文化的積極作用”寫入了國家“十三五”規(guī)劃綱要,把弘揚媽祖文化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中國歷朝歷代褒封優(yōu)秀英雄人物可謂汗牛充棟,惟媽祖能受朝廷三十六次巨褒大封,封號長達六十四字之多,享國家三大祭典之一。有位詩人寫道:“如果說,孔子是給了人們智慧,那么,媽祖就是給了人們希望”。 媽祖正是這樣在不斷給世界以希望、不斷給人民幸福吉祥平安的精神力量,使她的大善大愛大情懷成為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支撐。

  在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征程中,媽祖文化文化必將激勵人們永葆向上、向善、向美的樂觀心態(tài)和大愛情懷,鼓舞人們在挫折面前不氣餒、在困難面前不低頭;鼓舞和激勵人們勇闖天涯、無畏無懼、敢拚敢贏 ,為祖國和昌、為人民幸福創(chuàng)造更多可歌可頌的發(fā)展奇跡。

  三、媽祖文化,在社會層面,要助力“社會和諧”

  媽祖文化,不但順應了世界人民向往和諧、崇尚大愛、追尋幸福美好生活的文化需求,而且契合了國際社會要平安、要合作、要和平的時代潮流。媽祖的和平理念和平安文化,愈來愈為社會各界所接受并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西方人信仰的海神是波塞冬,他的面目是“擴張、侵略、猙獰”,而東方女神媽祖“慈悲、善良、勇敢”的美好形象,則代表著人類共同的價值取向,為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意識形態(tài)的人群所共同敬仰和尊崇,成為全人類的共同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chǎn),在海內外傳播了千年并深深扎根于世界人民之中。千百年來,媽祖作為國際社會托舉起來的和諧偶像,她不是以威嚴而著稱,而是以慈悲和大愛為基調;她不是以懲戒為出發(fā)點,而是以和諧包容為常態(tài)。以慈悲大愛為核心內涵的媽祖精神,既體現(xiàn)了媽祖自身的文化個性,也符合媽祖在國際社會中的信仰形象。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世界各地從中國湄洲媽祖祖廟分靈的媽祖像達一萬七千多尊,五大洲皆立廟供奉媽祖,許多國家主題公園的文化標識釆用媽祖銅像、石雕像,充分體現(xiàn)了國際社會追求和諧包容的價值取向。2018年10月"媽祖下南洋·重走海絲路"媽祖乘郵輪大型海上巡安活動,沿線國家近百萬人次參加,開創(chuàng)了我國海上大型文化活動的范例。11月2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菲律賓,菲律賓《世界日報》等主流媒體聯(lián)合出品特刊,媽祖巡安菲律賓入選中菲友誼重要事件第一條。媽祖的包容和大愛之所以在國際社會深入人心,是因為人們對平安、和平、和諧的向往,是最基礎的民心民意。這是國際社會把媽祖文化推崇為人類和諧、平安、吉祥的共同文化象征的根本原因。

  四、媽祖文化,在民族層面,要助力“民族和睦”

  和,是媽祖精神的終極目標。媽祖文化和其他民間文化的一個重要區(qū)別在于,它不強調等級觀念,更沒有民族歧視、仇恨和殘殺。因此媽祖文化能為世界上的不同民族所共同尊崇。媽祖自己是普通人,救助的也是普通人。在媽祖文化的原始記述里,沒有對其他人的過多訓導,沒有對別人的壓迫與控制。即使對某些陷入錯誤甚至罪惡泥潭的人,媽祖也是采取一種在懲戒基礎上勸其向善,讓其改邪歸正的辦法,這在許多其他神祗那里是較少有的。《天后圣母圣跡圖志》中記載這樣一則故事:有晏公者,浮海為怪,后(媽祖)先施法力制之,雖服神威未能誠服。 后命投下法繩,隨攝隨粘,牢固難解,始懼而伏罪。 后囑曰:東溟險阻,爾當護民,收為部下總管。 諸如此類故事甚多,如"演神咒法降二將"、"高里鬼具體現(xiàn)形"、"奉圣旨鎖獲雙龍"、"臨海津法驅二孛"、"破魔道二嘉伏地"等,這些都講媽祖對興風作浪的妖怪,不是打下十八層地獄,使之永世不得翻身,更不是從肉體上的消滅掉,而是以德服之,以法服之,最后都感化了,并收為己用,一起做善事。媽祖的追求簡單而直接,就是幫助別人,救助別人,而且不惜犧牲自己。媽祖的愛,是一種超越民族差異、等級觀念的廣博的愛,是一種無私無求的愛,它指向了民族與民族、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和睦的關系。在發(fā)揮媽祖的道德教化功能的過程中,媽祖的這種文化特征和神格力量,有力地于促進了人間的和諧,推動了各民族的和睦和共同進步,使媽祖文化成為各民族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互相包容的精神源泉。1954年,全世界天主教在菲律賓舉行祈禱大會,教皇就曾特封媽祖為天主教七圣母之一,并隆重為媽祖加冠。20世紀80年代聯(lián)合國有關機構授予媽祖和平女神稱號。在以色列的一個天主教堂里供奉著媽祖,法國巴黎的“真一堂”供奉媽祖,并在堂內設立媽祖史料文物研究中心,稱媽祖為“世界和平女神”,這充分彰顯了媽祖在民族關系中的文化認同。

  五、媽祖文化,在兩岸層面,要助力“兩岸和合”

  兩岸和平,祖國統(tǒng)一,是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的人民和國家的共同心愿。目前,媽祖信仰是臺灣島內唯一能夠超越黨派、族群、階層的主流民間信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媽祖文化開啟了兩岸文化交流塵封之門。隨著媽祖文化交流先行先試態(tài)勢的日漸凸顯,推動了兩岸文化交流,逐步從繞道變?yōu)橹焙剑绊懺絹碓酱;從分散變(yōu)榻M團,規(guī)模越來越大;從單向變?yōu)殡p向,空間越來越大;從單一變?yōu)槎嘣,范圍越來越大;從促成“小三通”到推動“大三通”,成效越來越大。即便是在兩岸交流障礙重重的情勢下,兩岸媽祖文化仍持續(xù)呈現(xiàn)出大交流、大合作的喜人局面,甚至出現(xiàn)"官不通民通,人不通神通"的文化奇觀。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臺灣現(xiàn)有媽祖宮廟3000多座,從湄洲媽祖祖廟分靈臺灣的媽祖神像就有11000多尊,媽祖信眾占臺灣地區(qū)人口總數(shù)的三分之二。媽祖在臺灣,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無人不敬 、無事不拜”。近30年來,共有360萬臺灣同胞來湄洲島謁祖朝圣;也有大量大陸同胞赴臺開展文化旅游和經(jīng)貿活動。媽祖文化成為兩岸交流交往的重要橋梁。

  六、媽祖文化,在家庭層面,要助力“家庭和美”

  媽祖文化,是一種善的文化,美的文化,愛的文化,為全人類的家庭所喜歡。元代黃淵在《圣墩順濟祖廟新建蕃釐殿記》一文中,對媽祖與其他諸神進行過比較,他認為:所謂神者,以死生禍福驚動人,唯妃生人、福人,未嘗以死與禍恐人,故人人事妃,愛敬如生母。正是這種特有的寬容和睦的精神內涵,使得媽祖具有了更多的母愛色彩,具有了更多的親和之力。慈悲善良是媽祖一切德行的出發(fā)點,也是她急公好義、拯危救難的動因,“菜嶼長青”、“懇請卻病”等許多媽祖?zhèn)髡f故事都表現(xiàn)出了她慈悲善良的精神。在媽祖?zhèn)髡f中,隨處可見媽祖的仁愛、仁慈、仁德。明《三教搜神大全·天妃娘娘》中提到,"尤善司孕嗣"、"凡是有不孕者,隨禱隨應"。 另有一傳說:"婦人飼子者,將往田園或採捕,以其兒童置廟中,祝曰:姑好看兒,去。竟日兒不啼,不饑,不出閾。暮,各負以歸"。媽祖不但保護家庭婦女、兒童和老人,而且她"平安、和諧、包容"的文化特質,是向往家庭美滿幸福的根本所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家庭都供奉有媽祖。媽祖用獨特的文化力量溫暖人、感動人,鼓舞激勵人類各種各樣的家庭永葆向上、向善、向美的樂觀心態(tài)和大愛精神,在黑暗面前不氣餒、在困難面前不低頭,用理性之光、正義之光、善良之光照亮生活。(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 俞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