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建新聞正文

清流紅軍標語遺址:盤活紅色資源 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在三明清流縣,保存著大量生動豐富的紅色標語。

  清流蘇區(qū)始創(chuàng)于1930年,是當時中央蘇區(qū)擴紅、提供給養(yǎng)及后勤保障的重要基地之一。第四次反“圍剿”斗爭期間,敵我雙方在這里展開激烈爭奪,反復拉鋸。在紅色革命時代,標語是紅軍的第二武器。如今,紅軍標語以一種無言的形式,向后人傳遞著革命年代的信息。

  清流紅軍標語最多的鄉(xiāng)鎮(zhèn)

  說起清流紅軍標語遺址,不得不提長校鎮(zhèn),它是清流境內存留紅軍標語最多的鄉(xiāng)鎮(zhèn),占全縣紅軍標語總數的半數以上。

  6月29日,東南網記者從清流縣城驅車50余分鐘,到達長校紅三十四師101團團部遺址,看到舊址外圍用藍色鐵皮圍擋包圍,修繕工作正在進行。

長校村原黨支部書記與魏祥耀認真辨別紅軍字跡。東南網記者 劉惠萍 攝
長校村原黨支部書記與魏祥耀認真辨別紅軍字跡。東南網記者 劉惠萍 攝
三明市文旅局在林畬舉辦的紅色旅游活動。林畬鎮(zhèn)供圖
三明市文旅局在林畬舉辦的紅色旅游活動。林畬鎮(zhèn)供圖

  該遺址有一進二廳,左右?guī)亢吞炀、橫屋,計20余間,面積400余平方米,清晰可辨的紅軍標語有10版51條,主要有“紅軍是工人農民自己的軍隊”“打倒國民黨反動政府”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址內有些墻面已經開始脫落,紅軍標語可能消失不見。已有55年黨齡的長校村村民李海文告訴記者,“現在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不僅是紅色標語故事的講述,更多的是對紅色標語遺址的保護!

  “革命遺址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是不可再生的資源。目前,一些紅軍標語已經被風雨侵蝕,逐漸模糊,如不及時修復完善加以保護,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遍L校鎮(zhèn)黨委副書記、政法委員魏祥耀介紹,近年來,長校鎮(zhèn)著力規(guī)范管理紅色歷史遺跡,積極做好紅色革命遺址的保護修繕工作,共爭取資金178萬元,將完成長校紅十二軍三十四師101團團部和紅軍醫(yī)院修繕。

  魏祥耀說,未來他們還將繼續(xù)挖掘更多的紅軍標語背后的故事,用紅色故事激勵人民傳承革命精神,賡續(xù)紅色血脈。同時利用紅色資源的優(yōu)勢,舉辦一系列文旅融合活動,帶動當地農副產品的銷售,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快鄉(xiāng)村振興的步伐。

  清流現存最大幅的紅軍標語

  6月30日上午,東南網記者來到清流縣林畬鎮(zhèn)!霸O立工農夜校免費讀書,反對軍閥壓迫革命!”在林畬鎮(zhèn)林畬村的麥元洞邱氏祖屋正面外墻上寫著這樣一條標語。

  據清流縣史志室主任王宜峻介紹,該位置就是紅軍夜校的舊址,2009年11月,紅軍夜校舊址被確定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此條標語為清流縣現存單體最大幅紅軍標語,十分珍貴。

  隨后,記者又來到林畬鎮(zhèn)毛澤東舊居,當時天正下著小雨,走在毛澤東舊居前的廣場,遇上了幾位來自三明將樂的游客。他們說,早有聞名林畬是紅軍戰(zhàn)斗過的地方,特地駕車前來參觀!奥犕曛v解員的講解之后,內心還是很震撼,直到今天才明白‘創(chuàng)業(yè)苦不苦,問問紅軍長征兩萬五’的真正內涵。”其中一位游客吳先生頗有感觸。他告訴記者,此行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創(chuàng)業(yè)的決心,也會將這種長征精神融到他的創(chuàng)業(yè)中,不斷地激勵自己奮勇前進。

  昔日貧困村“變身”致富村

  據不完全統(tǒng)計,清流縣有紅軍標語遺址(含遺跡)23處,標語(漫畫)近200條(幅)。這些革命遺址是一筆珍貴的精神財富,激發(fā)了越來越多人對革命圣地的向往,他們來此瞻仰革命遺址,聆聽紅色故事。

  “這幾年,來林畬(旅游)的人越來越多,多的時候一個團就有600多人,大概就能收個24000元!绷之尨宕迕裼嗌徳驹谕獾亻_飯館,看到了紅色文化帶給村子的“機會”,去年她選擇回到村里,在自家的三層小洋樓辦起了農家樂,受到游客歡迎。據了解,目前村里已辦起了3家農家樂。

  短短幾年間,林畬村已由昔日臟亂差的貧困小村莊搖身一變,成為活力秀美的致富村。“近幾年,在縣、鎮(zhèn)領導的重視下,村莊面貌是年年有變化,一年一個樣。通過村企合作,實施花卉大棚、光伏發(fā)電等項目,村財年收入從過去的1萬元提高到30多萬元。”林畬村村支書邱祺才說。讓他感觸最深的是,村里民風的好轉,村民素質的提升,“以前村里簡單的1個項目都很難推進,現在村里同時進行32個項目,最大項目幾百萬(元),村民都能積極配合!

  隨著紅色資源的不斷挖掘,當地“紅色+鄉(xiāng)村”的旅游路線走上快車道。

  清流縣林畬鎮(zhèn)鎮(zhèn)長鄭曉青介紹,除了紅色遺址遺跡外,目前該鎮(zhèn)正通過初心小鎮(zhèn)項目的建設,整合林畬紅色人文、綠色生態(tài)、古色民俗等資源,進一步帶動林畬紅色小鎮(zhèn)的振興與發(fā)展。(記者 陳艷艷 陳楠 劉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