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福建新聞正文

福建博物院的特殊文物:紀念那些“開往春天的列車”

  中新網(wǎng)福州5月16日電 (記者 林春茵)“鋪軌隊向祖國報告,鷹廈鐵路提前一年完成,福建人民五十年的愿望實現(xiàn)了!边@是紀錄片《移山填!分械钠危=ㄊ〔┪镌褐v解員吳凱萍關于福建鐵路史的講述,從這一幕開始。

  15日晚間,福建省博物院舉行系列活動,為即將到來的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預熱。吳凱萍介紹了福建博物院展廳中來自鷹廈鐵路的特殊文物:一節(jié)鋼軌和一柄鐵錘,以此回顧“那些開往春天的列車”建成歷史,紀念福建巨變。

5月15日晚間,福建省博物院講解員吳凱萍講述來自鷹廈鐵路的一節(jié)鋼軌和一柄鐵錘的文物故事!×执阂稹z
5月15日晚間,福建省博物院講解員吳凱萍講述來自鷹廈鐵路的一節(jié)鋼軌和一柄鐵錘的文物故事!×执阂稹z
截至2020年底,福建的高速鐵路、快速鐵路運營里程躍升到2079公里,成為全國首個市市通高鐵的省份。 林春茵 攝
截至2020年底,福建的高速鐵路、快速鐵路運營里程躍升到2079公里,成為全國首個市市通高鐵的省份。 林春茵 攝

  吳凱萍說,隨著紀錄片《移山填!分羞@聲響亮的報告,福建迎來了第一條出省鐵路通道——鷹廈鐵路。

  時光回到66年前,鷹廈鐵路建設被納入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在1955年2月21日正式動工。來自鐵道兵的12個師、閩贛政府組織的4千多名干部、12萬民工組成了筑路隊伍,高峰時期達到了20萬人。當時,由于技術條件限制,建設基本靠人力。重達530多公斤的鋼軌,8個大漢才能扛動,大家搶著干,危險和重大任務都是共產(chǎn)黨員沖在最前頭!“我是黨員,我得帶頭!”成了建設工地上最響亮的聲音,黨員突擊隊的旗幟是筑路隊伍中最閃亮的標志。

  1956年12月9日,鐵道兵用手中的鐵錘釘牢了鷹廈鐵路最后一枚道釘。鷹廈鐵路只用了3年時間,比原計劃提前一年,就實現(xiàn)了全線通車,創(chuàng)造了中國鐵路史上建造速度之最,福建鐵路也實現(xiàn)了從無到有的跨越。為了記錄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指揮部從最末一段鐵軌上鋸下一節(jié)16厘米長的工字形鋼軌,連同這柄30厘米長的鐵錘,一起留在了福建,送給了福建人民。

  這條穿越閩山贛水的鷹廈線,見證著福建的巨大變化。2004年,福建省鐵路建設摁下了“快進鍵”,2009年9月福建省跨入“動車時代”。而真正的“巨變”是在2011年以后,幾乎一年一條快速鐵路和高鐵開通,將福建九地市“串”在了一起。截至2020年底,福建的高速鐵路、快速鐵路運營里程躍升到2079公里,成為全國首個市市通高鐵的省份。

  吳凱萍說,從0公里到2079公里,從蝸牛的速度到高鐵的馳騁,我們看到了技術的進步、經(jīng)濟的發(fā)展、也看到了中國共產(chǎn)黨決策的力量和人民的自信,更感受到擁有數(shù)千萬黨員的領導核心高超的智慧,和那顆歷久彌新、閃閃發(fā)亮的初心。

  “這些巨變仿佛都銘刻在這一小節(jié)鋼軌和這柄鐵錘里,它們訴說的不僅僅是福建鐵路的故事,更向我們訴說著一個又一個‘春天的故事’!”吳凱萍說,站在這特殊的文物前,此時此刻,人們仿佛看見一節(jié)一節(jié)嶄新的鐵軌上奔馳的是一列列開往春天的列車,它們正在以中國速度駛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明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