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建新聞正文

閩江“黃金水道”再通航

  中新社福州10月28日電 題:閩江“黃金水道”再通航

  中新社記者 龍敏

  28日10時20分,隨著值班人員按下開啟按鈕,福建閩江水口水電站樞紐壩下水位治理與通航改善工程(簡稱“水口壩下工程”)一線船閘人字門緩緩打開,6艘運載貨物的船依次平穩(wěn)通過船閘人字門,經過寬闊的下游引航道,進入閩江航道。

  歷經6年建設,水口壩下工程一線船閘首次試通航。由此,閩江“黃金水道”再通航。

  國家電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譚永香告訴中新社記者,由上游水口水電站通航樞紐、下游水口壩下工程船閘“兩閘一機”組成的閩江水口航運樞紐,將實現(xiàn)從最低年通航44天到365天全天候通航的躍升;閩江南平至福州段通航由500噸增至1000噸,年通航能力預計達到1400萬噸,每年可為閩江流域過往船只節(jié)約運輸成本近14億元(人民幣,下同)。

  “黃金水道”輝煌不再

  蜿蜒562公里的閩江,流域面積約占福建全省面積的一半,每天奔涌著約1.5億立方米的江水,滋養(yǎng)著沿線民眾。

  早在數百年前,閩江就是一條“黃金水道”。從閩北各閩江支流上運送到福州的貨物,無一不從閩江水道走。福建農林大學茶業(yè)研究學者管曦說,得益于閩江“黃金水道”,武夷山的茶葉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暢銷貨品。

  新中國成立以來,閩江航運快速發(fā)展,20世紀80年代初期發(fā)達的閩江航運物資交通量占到福建全省的60%。但是,水口之下至福州城航道暢通,水運繁忙;水口上溯多急流險灘,航道崎嶇,只能通行20噸到30噸的小船。

  1992年閩江干流上建成華東地區(qū)最大常規(guī)水力發(fā)電站——水口水電站,實現(xiàn)水口水庫上游回水100公里以上,大大改善了閩江干流航道的通航條件,使閩江航運迎來歷史上的首次復蘇。官方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水口水電站航運樞紐已安全通航36000多閘次、過船16萬余艘、貨運量超過1600萬噸。

  進入新世紀以來,閩江水位逐年嚴重下切,導致通航條件逐年惡化,閩江有效通航時間和通航量驟然減少。1989年開始從事閩江航運的福建省船東協(xié)會內河航運委員會主任劉友品說,通航天數從1999年的346天降至2020年的44天,閩江航運受到嚴重制約,“黃金水道”輝煌不再。

  再通航迎“雙碳”新機遇

  2015年,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和福建省投資集團公司共同投資27.18億元,啟動閩江水口水電站樞紐壩下水位治理與通航改善工程建設。

  福建水口發(fā)電集團有限公司水口壩下工程項目部總經理蔣昌興說,該項目是國內首個特大型水電站壩下水位治理與通航改善工程,建成后將從根本上解決閩江流域通航難題,并且保證水口水電站機組穩(wěn)定運行。目前,閩江航運智慧調度控制平臺正在積極規(guī)劃建設中,將對閩江通航業(yè)務實施調控一體化管理。

  多位經濟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在“碳達峰”“碳中和”的發(fā)展大勢下,新能源替代、節(jié)能減排等將成為必然選擇,而綠色低碳的水路運輸愈發(fā)受青睞;閩江“黃金水道”發(fā)揮內河航運運量大、成本低、能耗少、污染小的優(yōu)勢,將助力“雙碳”目標實現(xiàn),服務福建經濟社會發(fā)展。

  水口壩下工程建成投入運營,標志著閩江口—南平—三明航道將正常通航。譚永香表示,借由這條水道,內陸城市的集裝箱和散雜貨將“通江達!保}江上游航運與下游的福州馬尾港、江陰港將組成聯(lián)運體系,三明、南平、寧德、福州等閩江沿岸區(qū)域也將逐步形成完整的內河運輸體系,閩江“黃金水道”繁榮景象將更勝從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