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蘇貞昌只會轉移焦點 臺灣將迎來“缺電時代”
中國臺灣網(wǎng)3月21日訊 臺灣地區(qū)停電事件層出不窮,反對黨民代群起質詢,希望查明真相,臺行政管理機構負責人蘇貞昌卻以轉移焦點方式回避爭議點,先對民代“反質詢”涉及人身攻擊,當中國國民黨黨團要求禁止“反質詢”,蘇貞昌又掀起“反反質詢”論戰(zhàn),讓輿論焦點從“缺電危機”轉移到臺行政管理機構負責人可否“反質詢”。
臺灣中時新聞網(wǎng)發(fā)表評論文章指出,蘇貞昌強調民代有權質詢臺行政管理機構負責人,臺行政管理機構負責人也可以質詢民代才“公平”,未免貽笑大方。臺行政管理機構負責人的行政權包山包海,因此臺灣有關規(guī)定明訂臺行政管理機構應對臺立法機構負責,受臺立法機構之監(jiān)督。如果蘇貞昌覺得當臺行政管理機構負責人太吃虧,大可重新去選民代,保證可以“問好問滿”,F(xiàn)在蘇貞昌既想擁有臺行政管理機構負責人的權力,又只愿負擔民代的責任,這才真的是“太弱了”。
至于蘇貞昌說“官員被當狗罵的時代該過去了”,他似乎忘了,就是在臺灣地區(qū)領導人蔡英文執(zhí)政之下,一位臺灣外事官員被民進黨謝系的楊蕙如網(wǎng)軍說成是“黨國余孽”、“爛到該死”,“垃圾的老油條”,最后這位官員選擇以死明志,不受羞辱,F(xiàn)在蘇貞昌有什么資格幫官員抱屈,最羞辱官員的,不就是民進黨自己嗎?
文章表示,蘇貞昌想以兩蔣曾經(jīng)承諾“反攻大陸”,但沒有做到,來表示“承諾”沒有意義,這個邏輯破綻百出;蔣萬安大可回以“蘇貞昌認為不停電跟反攻大陸一樣做不到”,或者舉出蘇貞昌2006年擔任臺行政管理機構負責人時曾承諾“半年治安不改善,就下臺退出政壇”為例,來揶揄蘇貞昌昨是而今非。
文章稱,立法機構質詢只有民代本身的論述能力可以給官員壓力,“法律”是幫不上忙的。事實上“反質詢”本身就是在轉移焦點,“在野”陣營與其指責蘇貞昌“反質詢”,不如提出一刀斃命的證據(jù)證明缺電的事實。
目前臺北市包括臺北生技園區(qū)、臺北花卉產(chǎn)銷公司、臺北捷運公司、大巨蛋、中華電信及東區(qū)門戶計劃等21項重大建設,都有增設用電申請,卻遭到臺電以“無法核供”為由拒絕。臺北市長柯文哲的質疑觸目驚心:“如果臺灣不缺電,為什么臺北市21個建案被限電?” 臺電縮短歲修時程,增加電廠發(fā)電功率,導致停電意外層出不窮。高雄停電是因禽鳥,基隆停電是松鼠,18日內湖又因變電所故障近4000戶停電,民眾打趣,民進黨說得太對了,“臺灣之所以常常停電,問題全出在畜牲身上。”
文章最后說,鳥也好,鼠也罷,臺灣人民已經(jīng)可以預測,蘇“內閣”推卸責任的能力遠高于把事情做好,臺灣人民要有心理準備,迎接即將來臨的“缺電時代”。(中國臺灣網(wǎng) 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