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福建新聞正文

【巴西《南美僑報》】兩岸山長學者尋“朱”問跡:文化活水 一脈相承

  中新社福州10月28日電 題:兩岸山長學者尋“朱”問跡:文化活水 一脈相承

  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在金門島上,朱熹和燕南書院,備受當?shù)赝淖鸪。在曾問鼎臺灣三座金鼎獎的燕南書院院長楊樹清眼中,朱熹的“文化活水”從朱子家鄉(xiāng)福建尤溪奔流到武夷山的考亭書院、白鹿洞書院,匯流到千年學府岳麓書院,“而從金門的燕南書院,我們看到朱熹書院的精神,看到朱熹對整個閩南文化的影響”。

  28日,第五屆海峽兩岸書院論壇在福州正誼書院舉行。楊樹清的發(fā)言,獲得兩岸山長的熱情回應(yīng)。

  福州理工學院朱子文化研究所所長方彥壽正研究朱子學由閩入臺的傳播路徑。他認為,明清時期,在“閩學”治臺的政策導向中,朱子學隨書院教育制度、官辦儒學一起由閩入臺,形成閩臺書院講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福建師范大學經(jīng)學研究所臺籍副教授簡逸光認為,朱子學在臺灣的傳播除了師者傳道授業(yè)外,亦仰賴圖書,其中以張伯行正誼堂刊刻的圖書與左宗棠重刻的《正誼堂全書》為影響力最大。至今,《正誼堂全書》仍典藏于臺北圖書館、傅斯年圖書館、臺灣大學和東海大學。

  武夷學院宋明理學研究中心臺籍副教授黃柏函在論壇上發(fā)言指出,傳統(tǒng)書院精神對當代通識教育的啟迪,在于書院教育強調(diào)人格修養(yǎng)與道德實踐的人文精神,呼應(yīng)當代通識教育追求全人教育的理念。他期許兩岸共同研究朱子,豐富人文精神教育的內(nèi)涵與深度。

  千年厚重的文化積淀,吸引黃柏翰、簡逸光等眾多臺灣青年學者跨海而來,尋“朱”問跡。9年前,黃柏翰在臺灣取得博士學位后,作為臺灣朱子學研究協(xié)會秘書長,來到閩北參與“朱子之路”研習活動,便扎根下來。他對記者說,在這里,可以不斷深入研究朱子學,又可以同朱子一樣傳道授業(yè)。

  如今,由福建10家書院和臺灣8家書院組成的海峽兩岸書院聯(lián)盟已成立3年。正誼書院院長鄭智明當天被正式推舉擔任海峽兩岸書院聯(lián)盟首屆輪值會長,該聯(lián)盟秘書處常設(shè)正誼書院。鄭智明說,將發(fā)力推動兩岸書院師資共享、人才培養(yǎng)、學術(shù)交流、傳播推廣等。

  “作為化民成俗的場所,當今書院應(yīng)重拾朱子學說,傳承其社會擔當,改善社會風氣!比A東師范大學古籍所終身教授、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名譽會長朱杰人指出,朱熹為“化民成俗”所編的童蒙讀物,至今基本理念和方法適用于當下。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林守欽告訴記者,福建將加大兩岸文化旅游合作,深化民間基層交流,促進兩岸共同傳承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令書院文化和朱子文化保護發(fā)展將進入新境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