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廈門太古翔安機場維修基地項目1號機庫鋼結構屋蓋整體提升順利完成,標志著這座世界單體規(guī)模最大、跨度最大的民航飛機維修機庫達成重大施工節(jié)點。

據中建八局廈門太古翔安機場維修基地項目負責人介紹,1號機庫、2號機庫是整個項目核心部分,鋼結構總用鋼量近三萬噸。其中,1號機庫鋼結構屋蓋作為最大的整體提升單元,長525.1米、寬73.85米,投影面積約3.88萬㎡,相當于93個標準籃球場,重達11393噸,約等于7600輛家用轎車;機庫門頭桁架單跨最大跨度達269.5米,系世界第一。施工現場,11個提升泵站,54個液壓器通過控制系統(tǒng)聯動作業(yè),牽引1號機庫屋蓋緩緩升起,歷經8小時,整體提升27米,成功到達指定標高,完成合攏。

據介紹,本次進行提升的1號機庫大廳屋蓋為三層兩向正交斜放焊接球網架+三層大跨桁架結構體系,焊接球網架拼裝高度超過12米,桁架拼裝高度超過15米,拼裝難度極高。為此,項目采用原位拼裝和模塊化拼裝技術,通過BIM技術深化建模、合模碰撞檢查及數字化加工,對拼裝施工的整體流程進行模擬預演,確保拼裝工作高效實施。在提升過程中項目團隊創(chuàng)新利用機庫本體鋼結構格構柱作為支撐體系,未額外設置提升胎架,節(jié)能環(huán)保的同時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整個屋蓋重量超過萬噸,但在高空中對接的誤差要控制在毫米級,還要保障整體結構的安全性,這對整個施工團隊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為了確保施工精準、安全,廈門市質安站與項目團隊多次反復論證,在屋蓋上關鍵桿件處布置了監(jiān)測傳感器,就好比我們生活中體檢時的檢查器械前端,能夠實時監(jiān)測現場施工工況。通過各個監(jiān)測傳感器的精準“把脈”,并將采集的數據進行系統(tǒng)分析,得出相應的曲線圖,以供施工人員及時做出科學的判斷。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廈門市機場片區(qū)指揮部統(tǒng)籌協(xié)調、廈門市住房和建設局嚴格工程質量監(jiān)督管理,項目鋼結構工程將于今年7月完成,后續(xù)將全面開展機電安裝、裝飾裝修及圍護結構施工,預計2025年11月實現竣工驗收。

廈門太古翔安機場維修基地項目位于廈門翔安機場飛行區(qū)北側,用地面積約53.73萬㎡,建筑面積約29.23萬㎡,建成后將進一步提升廈門翔安機場的運行保障能力和綜合服務水平,助力廈門打造高水平國際航空樞紐中心和全球航空維修產業(yè)的重要高地,為助推海峽兩岸經濟高質量融合發(fā)展、落實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