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閩兒女,奮進爭先。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婦女兒童和婦聯(lián)工作、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全國婦聯(lián)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中國婦女十三大工作部署,深入實施“深學爭優(yōu)、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閩姐姐”微信公眾號開設“福見故事傳萬家”專欄,結(jié)合具有福建特色的家庭十種“傳家!,展播我省廣大家庭的家風故事,以傳家福見證八閩好家風、以好家風傳遞千萬百姓家,為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福建篇章發(fā)揮“她力量”,凝聚“家合力”,共譜“家篇章”。
讓我們一起走進,“傳家!敝昂椭C!饼垘r謝東慶、夏翠菊家庭。
人物名片
謝東慶,福建漳平臺品茶業(yè)有限公司董事長,龍巖市臺商協(xié)會副會長、閩臺緣高山茶產(chǎn)銷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2022 年度三農(nóng)人物”獲得者。夏翠菊,福建漳平臺品茶業(yè)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臺灣南投人,謝東慶愛人。

每當櫻花盛開,一對夫妻牽手散步的身影,總會映照在漳平臺創(chuàng)園的十里櫻花林中,成為旁人眼里一道幸福的風景。櫻花謝了又開,在似錦繁花繡成的云天里,他們的愛情永葆芳華……他們就是謝東慶、夏翠菊夫婦,被不少人贊為臺品櫻花茶園的“櫻花伉儷”。
“登陸”
1996年春天,幾場雨水后,土壤變得濕潤、松軟,正是種茶的好時候,來自臺灣彰化的謝東慶踏上漳平永福這片熱土,將一棵棵臺灣軟枝烏龍茶苗悉數(shù)種下。

彼時,臺商正掀起投資大陸的熱潮,敢闖敢干的謝東慶搭上這班“快車”,成為漳平第一個臺灣茶農(nóng)。種植高山茶,謝東慶早有想法,但苦于島內(nèi)土地有限,這個計劃一直無法實施!坝栏T欠N反季節(jié)蔬菜的地方,海拔、氣候、溫度都適合種植高山茶!
開荒山種新茶,一切從頭開始,挑戰(zhàn)可想而知。那時候,永福的基礎設施極其薄弱,謝東慶承包的茶山面臨著“三不通”(不通公路、不通水、不通電)困境,“茶園能長成啥樣”并不明朗。
在寶島臺灣,夏翠菊一邊照顧女兒上學,一邊在背后默默支持丈夫打拼!澳莻時候孩子還小,他在大陸一待就是好幾個月,經(jīng)常忙到過節(jié)才回家,但我相信他的選擇!弊婕系南拇渚眨瑥男Υ箨懢陀刑烊坏挠H近感,公公婆婆不太理解謝東慶“登陸”創(chuàng)業(yè),“我就幫著一起寬慰二老,讓他們別擔心”。
妻子的通情達理,讓謝東慶的步子邁得更快了。他請來幾百名村民,山下開路、山上平整土地,連續(xù)奮戰(zhàn)三個月,荒山變沃野,數(shù)百畝茶園煥然一新。種下茶樹后,他從老家請來專家,一點點學習茶樹種植和管理技術,其中的艱辛和困難夏翠菊都看在眼里。因為妻子喜愛櫻花,2000年起謝東慶從臺灣引進櫻花樹苗,遍植茶山,營造“十里櫻花漫天開”的盛景。

經(jīng)過幾年發(fā)展,荒山有了“俏模樣”。當夏翠菊第一次到永福時,曾經(jīng)荒蕪的山地換上了新裝,看著郁郁蔥蔥的茶園,夫妻倆相視一笑。“那一刻,覺得一切辛苦都值得!”謝東慶說。
相伴
“在公司謝董是領頭羊,他什么都管!
“要問我管什么,我專門管老板!
在臺品會客室,聊起夫妻倆的分工,夏翠菊幽默地回應。
這樣的“夫妻檔”分工已持續(xù)10多年。2010年,女兒上了大學后,夏翠菊開始來永福長住,與謝東慶相伴守護茶園。自此謝東慶多了一個好幫手。從招待到財務,從管理員工到采買辦公物品,夏翠菊為了替丈夫分擔壓力,攬下了公司一大堆雜活。
每年采茶季是臺品茶園最忙的時候。以往招聘和管理采茶工是謝東慶最費勁的事。夏翠菊來了以后,無論是四里八鄉(xiāng)招茶工,還是員工一日三餐供應,甚至工人的安全保障等,她都料理得妥妥當當。兩人在工作上配合默契,每次采茶都順順利利。

生活中,二人相濡以沫、互相扶持。扎根永福后,夏翠菊承擔起了家庭的所有事務,照顧全家人的飲食起居,不讓丈夫因家事分心。農(nóng)閑時,謝東慶也會帶上妻子到處走一走,或到公園散步,或去景區(qū)飽覽風光,日子過得充實而甜蜜。
有一回,謝東慶生病住院,夏翠菊跑到廈門悉心照料,不僅日夜陪護,還侍候他洗漱、吃喝拉撒,沒有一句怨言;丶液螅祻褪且粋漫長的過程,從變著花樣烹煮營養(yǎng)餐,到每天用藥、按摩,夏翠菊為丈夫量身定制康復計劃。很快,謝東慶痊愈了。
“我們沒有海誓山盟,沒有甜言蜜語,有的是相濡以沫的相伴相隨!睂τ30多年的婚姻之路,謝東慶總用“平平淡淡”四字來回應。
孝道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妻柔。”謝東慶常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這也是他重親情、行孝道的真實縮影。
每逢傳統(tǒng)佳節(jié)或茶事空閑,謝東慶夫婦都會提前預訂機票,返回臺灣探親。特別是春節(jié),不管公司有多少業(yè)務,謝東慶都一概擱置,趕回老家陪父母圍爐過年。
前幾年,謝東慶把90多歲的老父親從臺灣接到永福悉心照顧。老人患有高血壓,他專門買來血壓儀,每天量血壓;老人偶爾頭暈,他每天攙扶父親起身走動,散步休閑;每晚臨睡前,總是再三察看老人的身體狀況,再伺候洗漱;餐桌上,每餐的第一碗飯、第一口菜,都是父親先吃……

“老爺子在哪里,大家就聚在哪里團圓!苯鼛讉春節(jié),謝東慶都把兄弟姐妹從臺灣請來,陪父親一起過“閩味年”。除夕夜,謝東慶和姐妹、弟弟每人做一道老父親喜食的家鄉(xiāng)菜,三杯雞、筍干焢肉等一盤盤菜肴擺滿圓桌,一家人圍爐看“春晚”,老父親喜笑顏開,與滿堂子孫共享天倫之樂。
“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我們的家訓!毕拇渚照f,女兒留學歸來后,也學父親走上了創(chuàng)業(yè)路,但謝東慶對孝道文化的言傳身教,“對女兒來說是最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