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福建新聞正文

電影《傍晚向日葵》走進廈大 高校巡回展映拉開序幕

  11月2日,由90后青年導演李旭執(zhí)導的處女作電影《傍晚向日葵》在廈門大學展映。廈門大學作為首站,拉開了電影《傍晚向日葵》全國高校巡回展映的序幕。

  此前,該片不僅在眾多海外電影節(jié)上斬獲頗豐,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還獲得了第3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和最佳攝影兩項提名。值此金雞舉辦之際,電影以全主創(chuàng)陣容走進廈大,與師生面對面交流互動,可謂別具意義。

  生死哲學引師生共鳴 導演坦露電影應更極致

  一個女人如何面對死亡?人類如何面對生命?導演李旭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高超的藝術表現(xiàn)力抒寫著生命之詩。作為新人,李旭卻有著青年導演少有的耐性與心性,他對電影語言的處理非常成熟、冷靜,試圖讓電影回歸久違的詩意。

電影主創(chuàng)見面會(主辦方供圖)
電影主創(chuàng)見面會(主辦方供圖)
《傍晚向日葵》于日前在廈門大學展映(東南網(wǎng)記者 劉瑋 攝)
《傍晚向日葵》于日前在廈門大學展映(東南網(wǎng)記者 劉瑋 攝)

  談及電影主題,李旭表示,這部片子是在講一個年紀大的人在生死之際內心的狀態(tài)呈現(xiàn)。“生和死是沒有距離的”,我們討論生死其實是在討論時間,時間的開始有了生,時間的停止有了死。片中女主人公“尋根”的行為是一種智慧,是可以展望未來的,一個人如果忽略了過去,那將無法擁抱未來,精神的死亡很可能早于生命的死亡。李旭對生死觀的表達引發(fā)了在場師生的強烈共鳴。

  此外,李旭還透露了電影拍攝的艱辛,“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到最后編織成完整的電影就是從黑暗中找到一條準確的路,這條路既關乎制作技巧,也是一個主創(chuàng)內心抽象概念的轉化,這是特別難的!弊鳛橐粋90后導演,即使影片制作完成,李旭也一直在不斷反思,他認為有些東西可以做得再極致一些,聲音、聲效、背景音樂以及對氛圍的營造等!笆裁词欠諊,氛圍有沒有參與敘事,有沒有進入心里,包括自然聲效也可以參與到敘事中來,甚至可以把握一個節(jié)奏,把控一個結構,這是我最近新思考的!

  “懶惰”創(chuàng)作鑄就詩意 小成本影片探索別樣審美路徑

  電影《傍晚向日葵》的主創(chuàng)人員都是業(yè)內極為資深的電影人。影片女主角娜仁花曾主演《湘女蕭蕭》《黑駿馬》《額吉》《天上草原》等影視作品,并獲得過金雞獎最佳女主角、華表獎優(yōu)秀女演員等殊榮。編劇劉一兵的《刀鋒1937》《王長喜來了》,姚婉莉的《相親相愛》等作品也相當膾炙人口。作為和張藝謀、姜文、昆汀·塔倫蒂諾等知名導演有過多次合作的美術師,曹久平對電影場景的選擇、畫面的呈現(xiàn)等方面都貢獻了非常寶貴的建議;影片的造型指導佟華苗曾參與過《殺死比爾》《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等經(jīng)典作品。

  攝影指導金貴榮曾拍攝過《童年在瑞金》《天邊的駱駝》《八萬里》等多部優(yōu)秀影視作品,并憑借《傍晚向日葵》獲得第3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提名。該片詩化的長鏡頭營造了大量的留白,這種留白化處理也為觀眾帶來了更多深入思考的空間。而談到攝影風格,金貴榮表示:“整個攝影基調就是跟著演員走,我稱作為創(chuàng)造性的懶惰”,用藝術直覺來把握當下的時空與表演,把演員的潛臺詞用影像傳達出來,“作為攝影,不要太多地呈現(xiàn)攝影的功夫、攝影的技巧,最重要的是把故事的內涵、表演的東西呈現(xiàn)出來”,如此,便自然形成了一種詩意。

  該片成片歷時四年,主創(chuàng)團隊們在四年中不斷精益求精。特別是導演李旭,他在前期創(chuàng)作及拍攝階段對劇本、構圖、視覺、光影等方面要求精細,后期制作中也絲毫不放松對影片最終呈現(xiàn)效果的把握。電影入圍了第3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總監(jiān)制李興國表示,當今中小成本影片在電影市場的占比超八成,《傍晚向日葵》是只有幾百萬投資的小成本電影,是沒辦法與大制作的商業(yè)電影競爭的,但是在導演的帶領下,所有主創(chuàng)每天都在磨鏡頭,“為什么說電影一天拍幾個鏡頭,更多的時間就是在精雕細琢,為觀眾提供一個極致的感受”。《傍晚向日葵》的意義就在于希望探索出一條有別于其他電影的創(chuàng)作和審美路徑。

  談及與導演的合作,眾主創(chuàng)都表示,這是一個非常愉快且富有創(chuàng)作火花的過程。90后新人與資深主創(chuàng)團隊的組合使得新想法得以隨時迸發(fā),同時,導演的沉著穩(wěn)健和對藝術的極致追求,又讓主創(chuàng)們得以跨越時代和年齡,共同創(chuàng)作出一部極具審美體驗的電影。

  主演娜仁花就坦言,自己與這部戲非常有緣,因為自己是一名蒙古族演員,而“娜仁花”在蒙古語中就是“向日葵”的意思。與90后導演的合作也讓娜仁花感到特別興奮,“一個90后的導演,他居然敢拍一部關于生死的影片。而他確實跟我們60后、70后、80后的眼光完全不一樣,對電影語言的掌握也是不一樣的,他用他的鏡頭語言、電影語言,來詮釋著關于生和死!边@讓她看到了跳脫于自己思維之外的對生死觀的全新詮釋。同時,娜仁花也非常感謝導演給了自己用另外一種方式表演的機會,對于演了半個世紀戲的老戲骨來講,李旭提出的“用靈魂演繹”方式讓娜仁花大有收獲。

  向死而生燃希望 溫暖主題獲師生一致盛贊

  影片雖沒有強烈的矛盾沖突和戲劇化情節(jié),其舒緩的節(jié)奏也與當下碎片化信息接收的模式相背離,但卻得到了在場師生的一致喜愛。觀眾被這種如今市場少有的電影形態(tài)和溫暖的主題所感染,它像一首散文詩,抒寫著創(chuàng)作者對生命的感悟,也引導著觀眾對生活的思考。

  不少學生看后對影片充滿了疑問。有學生認為,其實整個電影故事都只是女主人公在病床上的一場夢,她生命最后階段在村莊的生活并沒有真實發(fā)生,還有學生對片中的一些空鏡頭與蒙太奇、對人與人之間朦朧模糊的情感都有著不解與困惑。疑惑也正是導演的目的,導演不希望把太多復雜信息灌輸給觀眾,而是希望觀眾可以加入自己的生活體驗,真正傾聽內心的聲音,共同完成電影,正如導演所說“怎么理解都是對的”。

  談到片中女主人公最后為何離開村莊時,娜仁花說:“她已經(jīng)釋然了,不再懼怕了,不再恐懼死亡,她知道死跟生是一樣的美好”。電影《傍晚向日葵》的主題其實非常溫暖,它讓人們在活著的時候可以思考死亡,從而感受當下的美好,就像向日葵一樣,向死而生。編劇劉一兵也認為,我們戰(zhàn)勝不了死亡,但我們能夠看到希望,“我不想它那么冰冷,我特別希望溫暖一點,這種溫暖和人生的回憶與周邊所有善良的人都有關系!币詼嘏瘜姑媾R死亡的恐懼,電影始終應該帶給觀眾美好。

  電影《傍晚向日葵》由李旭執(zhí)導,娜仁花、李玉峰主演,劉一兵、姚婉莉、李旭編劇,金貴榮擔任攝影指導,曹久平、于樹耀擔任美術指導,周新霞擔任剪輯指導,佟華苗擔任造型指導,沈星浩擔任藝術指導,郭好為作曲,劉曉飛擔任聲音指導。影片由大焱地文化傳媒(河北)有限公司出品,河北傳媒學院攝制,預計年底與觀眾見面。(記者 劉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