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建新聞正文

“福建李”的突圍之路

  核心提示

  碧樹蔥蘢的李園里,紫紅色李子掛滿枝頭,果香撲鼻而來——近日,記者走進永泰縣蓋洋鄉(xiāng)前湖村仙亭山鮮食李基地,實地探訪了省農業(yè)科學院二級研究員葉新福博士及其團隊培育的“福紅”“丹霞”“福泰”等李子新品種。各個品種的果實都個大勻稱、肉質鮮紅、汁多果甜、口感鮮爽,幾乎顛覆了記者此前對李子的印象。

  福建傳統(tǒng)李子品種以芙蓉李、胭脂李、油柰、青柰、花柰等為主,李子種植面積居全省水果產業(yè)第三位;李果鮮食加工兼用,產業(yè)鏈長,其中70%左右用于加工!翱傮w來看,李子產業(yè)在福建發(fā)展有歷史、有條件、有基礎,但大部分李果主要用于制作李干、蜜餞等產品,利潤低,增產不增收現象明顯,李子市場仍處于培育期!比~新福說。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fā)布的《中國李子市場運營現狀分析與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2023—2030年)》,我國是李子第一大種植和產出國,但基于龐大消費市場,仍需大量進口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且進口量大于出口量。李子在我國水果市場的巨大潛力可見一斑。

  如何讓“福建李”在市場上脫穎而出,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2011年,葉新福組建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南方李研究團隊,開始積極探索品種創(chuàng)新,栽培更多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鮮食品種,并建立福建省地方標準,通過科學的栽培和管理方法,幫助果園提升李產量20%以上,優(yōu)質鮮果較加工果收購價格翻了一番,整體效益大大提升。

  研發(fā):培育新品種 配套新種法

  《福建統(tǒng)計年鑒》記載,我省李種植面積約80萬畝,居落葉果樹之首,是永泰、古田、福安等多地的支柱產業(yè)。但是,2012年,葉新福開始涉足“福建李”的研究時,很快就發(fā)現問題——“福建李”以芙蓉李為主,品種單一、種質老化,給人留下的印象一般是小而酸,口感不佳,多用于加工,少用于直接鮮食;同時,還存在未對不同熟期品種交錯種植、未針對氣候特點進行種植布局、未改良品種等問題。

  此外,李樹花芽需要在冬季休眠期經歷足夠的低溫才能夠解除休眠,正常開花結果。大部分中國李的需冷量為500~800小時。我國南方李生產則主要集中在廣東、廣西和福建等亞熱帶地區(qū),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加劇,南方李產區(qū)冬季低溫時長不足的問題愈發(fā)嚴峻,嚴重影響福建乃至我國南方各省李生產。

  葉新福認為,福建需要解決種植效益偏低的問題,就要立足本土實際,培育更多本土化高品質李品種,并使用科學方法種植和管理。他決定從微觀世界入手,率團隊培育更多適合福建種植的高質量新品種,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標準化、規(guī)范化的栽培模式。

  調查研究是第一步。葉新福團隊在全國鮮食李新品種篩選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深入全省各地乃至南方各省收集特異種質資源,在農業(yè)農村部農墾局和農業(yè)農村部南亞熱帶作物中心支持下,建立起我國第一個“南方李資源圃”,鑒定、篩選出一批優(yōu)異育種材料,制定科學的南方李柰種質資源評價與創(chuàng)新利用體系。

  研究團隊挖掘出南方李早熟、低需冷量的品種資源“三月李”,以此為突破點,在中國李基因組學研究領域獲得了重要進展,并以“低需冷量中國李品種‘三月李’基因組揭示花芽需冷量調控機制”研究為契機,發(fā)表了首個中國李基因組。基于此,還通過輻射育種、雜交育種等手段,培育了“福紅”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成熟期不同、果色不同、風味獨特的優(yōu)質新品種。

  據了解,“福紅”李是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選擇“三月李”輻射誘變選育而成,具有低需冷量、優(yōu)質、適應范圍廣、早結豐產、可密植等優(yōu)點。

  良種也需要良法配套。針對李產區(qū)種植管理粗放等問題,葉新福團隊著手制定了福建省地方標準《李樹整形修剪技術規(guī)范》,發(fā)明“一種成年李樹周年施肥方法”“一種成年李樹周年栽培管理方法”,并推廣適時疏果技術、果園生草技術等。

  永泰縣清涼鎮(zhèn)的企業(yè)和農戶首先受益。2013年,葉新福團隊攜手永泰縣順達食品有限公司,在清涼鎮(zhèn)建起了150畝李子園示范基地。

  作為一家以加工李果為主的企業(yè),順達食品平均每年李果的收購量可達1萬噸!拔覀兣c專家團隊攜手,下大力氣打磨優(yōu)質高效的配套栽培技術,是想通過示范基地帶動更多的農戶參觀、學習,促進農民增收。這也是我們和葉新福博士團隊的共識!表樳_食品負責人林程說。

  推廣:規(guī);N植 多渠道增收

  今年初,李子新品種“福紅”獲得農業(yè)農村部熱帶作物品種審定,這是南方地區(qū)首個獲得農業(yè)農村部熱帶作物品種審定的李子品種。

  載譽而歸后,葉新福并沒有停止腳步。在葉新福團隊的“試驗田”里,還有100多個自主創(chuàng)新培育的苗頭新品種,等待著市場檢驗。

  記者了解到,目前,團隊選育的李品種已在福建永泰、古田、長泰等多地規(guī)模化種植。在貴州、海南、廣西等地,也已推廣近萬畝。今年7月,在閩寧鎮(zhèn)種植的“福紅”李,亮相寧夏科技成果轉化暨人才交流合作大會,吸引眾多參會人員觀賞品嘗,并大受好評!按蠹叶紱]見過這種又脆又甜的紅心李子,這就是來自福建的‘金果果’!”寧夏銀川永寧縣科技特派員馬雅鈴說。

  經過幾年時間的努力,葉新福的“試驗田”越做越大,并通過建立示范基地、示范推廣新技術、開展技術培訓、進行技術指導、大力宣傳引導等方式,逐步讓現代化種植管理技術植根農民心中。

  在仙亭山鮮食李基地,記者見到了在田間地頭忙碌的基地負責人李秀妹。“今年,李子的產量預計不少于40萬公斤,相較去年提高了不止兩成!崩钚忝媒榻B道。

  2016年起,葉新福團隊與蓋洋鄉(xiāng)對接,聯(lián)手打造仙亭山鮮食李示范基地。團隊歷時多年,將配套修剪、疏果、病蟲害防治、水肥管理等種植技術及采后處理技術“傾囊相授”,促進基地從加工果園向高端鮮食李園轉型升級,并逐漸發(fā)展成為永泰鮮食李核心示范基地,還協(xié)助永泰縣打造了燈架山、佛手松等鮮食李示范園。

  更令種植戶欣喜的是,在科學管理之下,傳統(tǒng)芙蓉李種植也提質增效,“少年老頭樹”“結果大小年”等難題得到了破解。

  數據顯示,在葉新福團隊指導之下,李子單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分別提高約20%、18%。“以芙蓉李為例,質量提升后,意味著鮮果比例更多,果農也能得到更多實惠!崩钚忝谜f。采摘下來的新鮮芙蓉李一般分為鮮果和加工果對外銷售。其中,高品質的芙蓉李作為鮮果直接上市銷售,其他的則作為加工果銷往下游加工企業(yè),每公斤鮮果收購價比加工果高2~4元。

  加工果的買家,正是順達食品。

  這幾年,在葉新福團隊的幫助下,順達食品在李產品的創(chuàng)新研發(fā)等方面加強投入。葉新福團隊研發(fā)了2項加工新技術,其中“芙蓉李全果果汁飲料”已應用于順達食品生產,預計將在5年內為該公司新增產值約1000萬元。

  “我們還將舊廠房改建為透明化、標準化、規(guī)范化的李果觀光工廠,生產原生李干、李子醋、李子果汁、化核應子、李子糖漿等產品,進一步提升產品價值。”林程說。

  李產業(yè)在永泰縣做大做強的同時,葉新福團隊又走上新的征程,力爭把“福紅”李及種植管理技術推廣給更多地方的種植戶和企業(yè)!拔矣行判模<t’以及‘福泰’‘丹霞’等一系列高端鮮食李將逐步走向全國,創(chuàng)造比國外進口李更大的經濟效益!比~新福說。

  記者手記

  讓科技為鄉(xiāng)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10多年來,葉新福團隊一直專注于三件事:挖掘李花價值、尋求品種創(chuàng)新、重視技術應用,以技術為產業(yè)發(fā)展增力。

葉新福團隊培育的李子新品種個大勻稱、肉質鮮紅。
葉新福團隊培育的李子新品種個大勻稱、肉質鮮紅。
葉新福展示新鮮采摘的“福紅”李。
葉新福展示新鮮采摘的“福紅”李。

  功夫不負有心人,10余年間,不僅“福紅”李獲得農業(yè)農村部熱帶作物品種審定,福建省地方標準《李樹整形修剪技術規(guī)范》制定完成,在葉新福團隊及相關企業(yè)帶動下,李子種植戶的觀念、能力也出現顯而易見的改變。他們開始重視技術應用,注重科學管理,越來越多高端的李子種植園發(fā)展起來;同時,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也被調動起來,把新技術與傳統(tǒng)種植經驗相結合,創(chuàng)新性地用于種植生產中,不少人成為帶動一方、推廣一片的“土專家”。

  發(fā)展福建李特色產業(yè),必須突出農民主體地位,把科學技術導入、運用于產業(yè)發(fā)展中,提高農民科學種養(yǎng)水平。這也需要各級政府加強宣傳和引導,通過科特派服務實現“外部輸血”到“內部造血”的轉變,為鄉(xiāng)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我們期待,在科技賦能農業(yè)之下,更多的福建李品種脫穎而出,更多的種植戶喜笑顏開,更多的鄉(xiāng)村喜結碩果。(記者 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