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建新聞正文

外貿持續(xù)失溫 臺灣經濟冀避“外冷內涼”

  中新社北京5月23日電 (記者 劉舒凌)臺灣官方22日公布,今年前四個月外銷訂單金額較去年同期減少20.6%,為2010年以來同期最大減幅。外貿持續(xù)失溫,島內財經界冀望臺當局4月起開始執(zhí)行的普發(fā)6000元(新臺幣,下同)政策等刺激措施可維系民間消費熱度,避免“外冷內涼”加重經濟頹勢。

  就外銷訂單連續(xù)八個月負增長,臺當局“經濟部”統(tǒng)計處處長黃于玲對外解釋,主因是全球需求持續(xù)疲弱、產業(yè)鏈下游仍在調整庫存等,并且多重不利因素在加大下行風險。她預估,5月全臺外銷訂單還將下滑,較去年同期減少23.3%至26.9%。

  臺灣經濟高度依賴出口驅動,尤其以全球產業(yè)鏈中上游產品為主的結構,一旦遭遇下游訂單萎縮,勢必隨外部市場景氣衰退而受傷。綜合近期臺“經濟部”及“主計總處”發(fā)布的官方數據,今年上半年全臺出口負增長已成定局,“外冷”局面能否如各界期待在第四季扭轉,仍充滿挑戰(zhàn)。

  外銷動能低迷,也令臺灣民間投資縮手。新冠疫情期間全球科技產品需求大增帶動臺灣電子業(yè)超額投資的榮景已成過去。臺灣知名證券期貨分析師翁偉捷近期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今年首季臺灣經濟負增長3.02%的衰退主因是出口不振,產業(yè)界尤其半導體為主的電子供應鏈企業(yè)面臨巨大經營壓力,資本支出轉為謹慎。臺灣經濟研究院4月引述官方統(tǒng)計“2023年民間新增5億元以上投資案件的總金額預計較上一年度減少35%”,并據此預估今年民間投資為負增長0.32%,較上一次預測大幅下調2.62個百分點。

  守住目前相對熱絡的民間消費、保持“外冷內溫”,是維系臺灣2023年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在新冠疫情相關管制措施進一步放松以及普發(fā)6000元政策的刺激下,第一季民間消費較去年同期增長6.6%,給予島內財經界不少信心。臺經院近來也預期民間消費全年增長率為5.95%。

  加大內需比重,是臺當局紓解今年出口衰退沖擊的必然路徑,官方宣稱“保二”(確保增長率不低于2%)是努力目標。目前看來,臺當局“保二”主要寄希望于普發(fā)現金6000元的刺激效應。

  但是,一方面,在去年臺灣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3%(為近14年新高)基礎上,今年4月該指數2.35%的增速與3月表現持平,已是連續(xù)21個月超過2%的通脹預警線,17項重要民生物資的年增率則沖至7.35%。另一方面,全臺第一季實質總薪資為七年來首次轉為負增長,房租物價指數年增率則達27年來新高。

  可以說,民眾感受的物價上漲、生活成本壓力依舊嚴峻,短期刺激措施對于臺灣民間消費的帶動效應仍屬有限。也因此,臺北商業(yè)大學財稅系教授黃耀輝在其專欄文章中悲觀指出,刺激措施仍屬短期應急,今年臺灣能否保住1.5%的經濟增長率,都是很大挑戰(zhàn)。(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