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福建新聞正文

“遺”樣來一杯 福州喝美了

  一條特色主街,一間間別致小院,吸納了15個省份、44項非遺技藝及習俗,濃縮茶文化之精華。昨日,在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qū)游玩的游客驚嘆道:“整街都是茶,一路下來,都快喝‘撐’了!”

孩子們體驗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福州日報記者 鄭帥 攝
孩子們體驗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福州日報記者 鄭帥 攝

  昨日是第四個“國際茶日”,由文化和旅游部、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23年“茶和天下 共享非遺”主會場活動落地“雙世遺地”福州,首次匯聚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guān)習俗”的所有項目。

  制茶技藝傳千載

  一片嫩綠的茶葉,能飄香世界,離不開背后的制茶技藝。在44項“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guān)習俗”中,傳統(tǒng)制茶技藝以39項“獨占鰲頭”。傳統(tǒng)制茶技藝的魅力究竟何在?

  浙江館前,紫筍茶制作技藝省級非遺傳承人林瑞煬將制茶器具搬到街上,現(xiàn)場搗茶成膏、模具塑形后,再將一塊塊渾圓可愛的小茶餅烘焙至黑色。

  林瑞煬說,紫筍茶產(chǎn)自浙江長興,歷經(jīng)五朝,因為茶芽細嫩、色澤帶紫、形狀似筍而得名,“從鮮葉到制成干茶,歷時3天,每個步驟都要仔細盯著”。

  以花入茶,重重疊疊,充分攪拌,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巧妙融合“花的奉獻,茶的包容”;手持竹盤,通過“搖青”,武夷巖茶綻放“巖骨花香”……活動現(xiàn)場,數(shù)十位傳承人從茶技、茶史、茶事、茶緣等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示茶文化,為游客奉上一場茶的盛宴!斑@些都是祖先的智慧,機會難得,得抓緊學藝!辈栌阎艽涿敷w驗巖茶的“搖青”后,很感興趣,和展位前的傳承人深入探討制茶之法。

  共享非遺茶生活

  廣西館內(nèi),身穿瑤族服飾的唐榮春將泡好的茶放入鐵鍋,一邊加入少量豬油、生姜、大蒜,一邊翻炒捶打,再倒入開水熬煮。隨著茶湯溫度升高,奇特的香味彌漫開來。

  “這也是茶?”面對眾人的疑惑,唐榮春笑著奉上一杯杯熱騰騰的濃茶,“這是我們廣西恭城瑤族日常飲用的油茶”。不論甜咸,一杯恭城油茶下肚,暖意升騰。“光喝茶可不夠。”唐榮春說,油茶出鍋后,一般搭配炒米、香菜、香蔥或粽子等食用。

  茶,是三餐四季,也是待客禮儀。云南館的白族三道茶——一道苦茶、二道甜茶、三道回味茶,以生姜、核桃、蜂蜜、桂皮入茶。熱情好客的白族人先客后主,茶位前的游客絡(luò)繹不絕。

  “花式”茶藝引關(guān)注

  你喝過木偶泡的茶嗎?在上下杭,泉州提線木偶戲代表性傳承人傅端鳳,攜新晉的“茶藝高手”提線木偶,向觀眾敬茶。

  左手斟茶,右手持杯,短短6分鐘,傅端鳳手下的木偶行云流水般地完成洗杯、泡茶、敬茶等一整套流程。傅端鳳說,借木偶的手完成拿起、傾倒的動作,需要時刻保持雙手的協(xié)調(diào),難度著實不小,“將木偶戲與茶藝創(chuàng)新性融合,讓兩種非遺碰撞出火花,投入再多精力也值得”。

  看似新式的“泡法”,承襲的卻是源遠流長的茶藝。

  去年,熱播劇《夢華錄》將“茶百戲”帶進大眾視野。在“時間煮茶”茶道表演區(qū),憑借一人、一桌、幾只建盞,還原了這門盛于宋朝的技藝。

  沸水沖點、茶湯起沫,隨著表演者細細地蘸取茶粉,勾畫幾筆,一只喜鵲躍然茶上。唐代的煎煮法、明代的瀹飲法等曾在歷史長河里閃耀光芒的茶藝,也在此次活動中再現(xiàn)。

  喝茶也有儀式感

  時隔百年,“茶幫拜媽祖”的頌文再現(xiàn)上下杭。金銀里廣場上,來自全國各地的茶幫隊伍在主街巡游,向媽祖獻上今年的第一泡新茶。

  “茶幫拜媽祖”非遺項目源于福州近代聞名世界的茶葉貿(mào)易。清代以來,各地商幫在福州設(shè)立會館,必崇祀媽祖,會館的正式名稱通常采用祭祀媽祖的宮殿名“天后宮”,因而催生了“茶幫拜媽祖”這一閩商福文化海絲信俗。

  這份儀式感,貫穿制茶、吃茶全過程。浙江徑山寺帶來徑山茶宴,以茶敬客的傳統(tǒng)茶宴禮儀習俗古雅規(guī)范,包含張茶榜、擊茶鼓、煎湯點茶等十多道程序,堪稱我國禪茶文化的經(jīng)典樣式;浙江磐安形成以茶葉交易為中心的趕茶場重要聚會——社和秋社,包含祭茶神、演社戲、迎龍燈、疊羅漢等民間藝術(shù)表演。(藍瑜萍 燕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