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福建新聞正文

泉州安溪縣:米粉坊里筑起殘疾人的“幸福家”

  中新網(wǎng)福建新聞2月2日電 (許藝燕 李藝娟)在泉州市安溪縣湖頭鎮(zhèn)的大街小巷,一個個米粉作坊星羅棋布,許多村民以家庭式手工作坊制作米粉為生。這種形式,不僅可以將好手藝代代傳承,也是鄉(xiāng)村振興的“好幫手”。在安溪湖頭的小小一隅,有一家普通的米粉作坊,這家作坊雖然毫不起眼,但制作的米粉卻常常脫銷。靠著這個米粉作坊,殘疾人傅成橋不僅養(yǎng)活了一家人,也蓋起了新房子,并帶動鄰里致富。

  如今,傅成橋不僅和超市聯(lián)名有一個“成橋”牌米粉,還大膽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品牌——“橋藝”米粉,年收入十幾萬。在自制湖頭米粉這條路上,傅成橋堅持了十五年。在這期間,他不僅為自己謀得了生路,還帶動了周邊的發(fā)展。親戚朋友跟著傅成橋經(jīng)營米粉,都賺到了錢,提高了生活品質(zhì)。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他就喜歡做米粉,其他的不做……靠著做米粉我們也過上了穩(wěn)定的日子!备党蓸虻钠拮尤绱苏f道。但這幸福的日子來之不易。2013年,傅成橋的左手大拇指和無名指被攪拌機絞到,這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是一家人都始料未及的。傅成橋家里有三個孩子,當時最小的還在襁褓之中,家里的頂梁柱倒了,該怎么辦?一家人的生活又將何去何從?這是傅成橋夫妻二人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一個人要奮斗,內(nèi)在的力量是永恒的。面對著種種困難,傅成橋并沒有退縮。傅成橋雖然左手受傷了,但他不屈服于命運,用右手來戰(zhàn)勝生活的挑戰(zhàn)。借著地理優(yōu)勢和優(yōu)越條件,他開始走上了做米粉的道路。米粉的制作工藝復雜,從選米、浸泡、磨漿、壓干、水煮、攪拌、碾壓、制粉、焯粉、漂水、攤涼、成型、曬干……每一個步驟都慢而又慢。傅成橋堅持匠心,精益求精,事事親力親為。

  盡管他的手受傷了,但傅成橋從未放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每天都起早貪黑,忙忙碌碌。據(jù)他的妻子說,傅成橋每天早上四點多就起來了,然后緊接隨后就是妻子。令人欣慰的是,由于家里困難,三個孩子也很懂事。大女兒熟悉制作米粉的一系列操作流程,二兒子會稱米粉,小兒子會給米粉封口。生易,活易,生活不容易,這在傅成橋一家人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證明。

  小作坊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成的,剛開始的時候,傅成橋一家人連房子都住不起。起初,他們是賣米粉的,但是米粉利潤薄,不足以養(yǎng)活一家人。后來安溪縣殘聯(lián)了解到傅成橋的情況,為了讓其重回信心,主動為其申請殘疾人自主創(chuàng)業(yè)扶持補助,給予一次性創(chuàng)業(yè)補助1萬元及每年5000元為期3年的運營補助,并結(jié)合實際情況,還為其申請社保補貼等等,有針對性地提供政策幫扶并開展跟蹤回訪。

  當太陽金色的光澤浸染竹制晾架上的每一根米粉時,傅成橋夫妻的臉上,就會露出無比欣慰的笑容;當批發(fā)商過來收購一箱箱米粉時,傅成橋心里更是樂開了花,因為那意味著他辛勤付出的勞動得到了一份不錯的回報。

  如今,傅成橋一家不僅使自己過上了穩(wěn)定的日子,而且還帶著周邊的鄰居一起制作湖頭米粉發(fā)家致富,也帶動了周邊的就業(yè),尤其是會優(yōu)先照顧周邊的殘疾人。有時候傅成橋的作坊忙不過來,就會請周邊的鄰居來幫忙。現(xiàn)在,夫妻倆依舊起早貪黑,在大家都酣睡如泥時,早早離開暖和的床榻,在機器前忙碌。家中的三個孩子也很懂事,今年初中畢業(yè)的大女兒能夠熟練操作米粉的生產(chǎn)工藝流程,兩個小兒子也會幫忙做一些基礎(chǔ)的工藝。

  縣殘聯(lián)派員過來訪問傅成橋一家時,傅成橋很高興地說,“感謝政府對我的關(guān)心,我對現(xiàn)在的生活很滿意,充滿了憧憬與盼頭,我們無法改變命運,那就改變自己,讓自己活得精彩!比缃竦母党蓸蚴顷柟獾模欠e極的,更是直面困難生活的勇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