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批是海外華僑華人通過民間渠道及金融、郵政機構寄給國內(nèi)親友的書信與匯款的合稱以及收信者的回文和回執(zhí)。作為特殊的跨國家書,僑批承載了華僑華人在海外艱苦創(chuàng)業(yè)、對僑居地的社會貢獻以及報效桑梓的歷史記憶。2013年6月,“中國僑批”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遺產(chǎn)名錄,閩南僑批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


為更好地傳播僑批和華僑文化,讓青少年學子體會到海外僑胞艱難的創(chuàng)業(yè)史,感受僑胞身居海外、心向家國、回饋家鄉(xiāng)、時刻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民族之魂。應泉州第五中學邀請,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館員劉伯孳老師在學校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開設《閩南僑批文化》家長校本選修課程,共20課時。劉伯孳老師通過《僑批與華僑抗日》《閩南僑批中的書法與篆刻》等專題課程給選修的學生全方位闡釋閩南僑批中蘊含的文化精神和歷史價值,此后課程將進一步講述閩南僑批中傳統(tǒng)文化、僑批局遺址、閩南方言、華僑建筑、華僑教育、僑鄉(xiāng)文化等相關知識。
僑批不僅僅是家書與匯款,更是海外僑胞的擔當意識和高度責任感的體現(xiàn)以及時代變遷的歷史見證。僑批中也蘊含了豐富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講信譽、守承諾的重要體現(xiàn)。僑批文化走進校園,通過這一載體引導廣大青少年了解華僑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和傳承華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