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泉州9月27日電 (孫虹 吳秋瑜)防疫物資捐贈、“逆行”身影、手寫請戰(zhàn)書……在泉州花燈市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林偉忠的工作室內(nèi),兩盞采用傳統(tǒng)宮燈造型的彩扎燈尤為醒目。淺色系的綢布上,一張張紅色刻紙十分顯眼,每一張刻紙就是一幅小畫,定格著抗疫防疫一線的溫情與感動。
歷史悠久的泉州花燈,以獨有的刻紙、針刺工藝和料絲鑲裝技藝聞名海內(nèi)外,是南方花燈的典型代表,2006年入選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
在閩南語中,“燈”與“丁”諧音,泉州花燈寓意人丁興旺,有迎接光明之意。這也正是林偉忠用花燈致敬防疫一線工作人員的用意所在,“希望疫情早日退去,大家都能平平安安!
自本輪福建疫情發(fā)生以來,民眾同心抗“疫”,為愛發(fā)聲。林偉忠以此為主題,創(chuàng)作了三盞主題花燈,一幅幅全民抗擊疫情的生動畫面,在精美花燈上呈現(xiàn)。
走進位于泉州市鯉城區(qū)許厝埕13號的泉州工藝美術廠,林守明、林偉忠父子的花燈藝坊就藏于其中。推門而入,儼如走進一座花燈博物館,各種造型、色彩鮮艷的花燈擺滿其間,墻上還掛著不少剪紙畫、雕刻等作品。
“疫情發(fā)生后,我看了很多報道,深受感動,加上收到邀約錄制電視節(jié)目,我就想創(chuàng)作抗‘疫’主題花燈!绷謧ブ腋嬖V記者,近期他一共創(chuàng)作了三盞花燈,其中兩盞為彩扎燈,一盞為針刺無骨花燈,“我想以花燈這一藝術形式向每一位在防控一線默默付出的人表達敬意”。
“彩扎燈的制作工序并不復雜,但是扎骨架是一項體力活!绷謧ブ医榻B,兩盞彩扎燈分別采用竹子、鐵絲搭設骨架,要讓這些“硬”材料變“軟”,化為各種造型,需要技巧與氣力。“我父親林守明已經(jīng)70多歲了,但手藝并沒有放下,這次是他一起幫忙扎好了骨架!
扎骨架、貼綢布、貼花邊、掛燈穗……制作花燈的每一步,都考驗耐心和工藝,但最難的還是刻紙!拔也捎玫氖卿X箔紙,質地很軟,有些線條比較細,不小心斷了就只能從頭再來!绷謧ブ艺f,這兩盞彩扎燈一共有6張刻紙圖,人物較多,點綴花朵、星形等元素,細節(jié)豐富,十分考驗技藝。
最令人矚目的當屬那盞針刺無骨花燈,造型宛如繡球,燈光亮起,通體璀璨。在燈光映射下,一幅幅抗擊疫情的動人畫面,搭配“加油”“抗疫”“奉獻”“信念”等字樣,十分醒目。
“這盞繡球燈共有12個面,每一面都有一張畫和字,底下還刺有‘共克時艱’的字樣!绷謧ブ艺f,這盞燈糅合針刺、刻紙技藝,也是他和父親共同設計制作的。
自去年疫情以來,花燈遭遇滯銷,但林守明、林偉忠父子仍然堅持制作,從“手藝人”變成“守藝人”。“待到疫情消散時,希望這三盞花燈將有機會得以展示,迎接五湖四海的游客,將泉州花燈藝術發(fā)揚光大!绷謧ブ胰缡钦f。(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