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福建新聞正文

李紹龍:百年喜籮編出新意

  吳航喜籮,是福州地區(qū)傳統(tǒng)的竹編實用品和工藝品,深受群眾喜愛。去年底以來,這一技藝傳承人李紹龍,陸續(xù)在喜籮作品中引入紅色主題、世界遺產(chǎn)大會元素,讓非遺技藝跟隨時代發(fā)展,彰顯其獨特魅力。

  吳航喜籮 百年傳承

  福州方言中“籮”與“老”諧音,有穩(wěn)重、老成、長久之意,故在各種喜慶場合,經(jīng)常把喜籮當作器具或禮品。

  日前,記者在位于長樂區(qū)吳航街道的吳航喜籮制作基地看到,除了雙喜圖案喜籮,展示臺還擺放著以紅色勵志、弘揚抗疫精神為主題的系列產(chǎn)品,令人印象深刻。

李紹龍在制作喜籮。
李紹龍在制作喜籮。
世遺大會主題的喜籮。
世遺大會主題的喜籮。

  “非常多的福州人結(jié)婚,用的喜籮都是我們做的!闭谥谱飨不j的市級非遺技藝吳航喜籮傳承人李紹龍介紹道。

  李紹龍今年52歲。他的家族從事這個行業(yè)已有百年歷史。現(xiàn)在每年能生產(chǎn)近2萬個喜籮,除供應(yīng)長樂本地外,還銷往閩侯、羅源、連江以及莆田等,被大家稱為“吳航竹編喜籮”。

  李紹龍介紹,很多場合都會用到喜籮——添丁送籮,意味孩子健康幸福、一生平安;婚嫁用籮,意味有情人白頭偕老;壽誕用籮,意寓福壽雙全、長命百歲;喬遷用籮,希望洞天福地、千秋萬歲……此外,在禮堂、宗祠慶典中,把喜籮當作禮品,更是希望全境鄉(xiāng)親平安、和諧美滿。

  市級非遺 匠心守護

  李紹龍告訴記者,喜籮制作過程繁雜,大致要經(jīng)過選竹、破竹、編花、捆邊、串邊、上漆等20多道工序。

  隨著時代變遷,費工費時但利潤微薄的喜籮,越來越少人堅持制作,傳統(tǒng)的制作工具也已無人打造。喜籮需要多人分工制作,一人難以完成。目前,李紹龍的加工廠也只有不多人在堅守。

  “竹子必須選取3年以上的毛竹,破竹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將竹篾撕開后,必須用刮刀將竹篾刮薄,薄到0.2毫米方能使用。竹篾如果沒處理好,后面的工序就沒法做下去了!崩罱B龍說,喜籮分三層,第一層是坯,第二層是套,最外面的是眼。后續(xù)的做坯、編花等程序同樣復(fù)雜異常。

  喜籮要上5道漆,第一道紅漆必須稀、薄、透、均勻。第二道是將紅漆與黑漆按比例混合,呈暗紅色,在喜籮上刷均勻。接下來,還要刷三道漆,每道漆都必須等上一道漆完全干后才可以繼續(xù)刷,否則漆會不均勻、不光滑、不美觀。上過這5道漆的喜籮不會褪色,長時間使用后依然亮麗。

  2020年,吳航喜籮制作技藝入選第六批福州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如何讓非遺技藝與時代同步?李紹龍和妻子一直在往這方面研發(fā)。

  前一段時間,李紹龍創(chuàng)作了建黨100周年主題的吳航喜籮,里面增添紅色故事、紅色路線、紅色主題圖案等,讓吳航喜籮與紅色文化更緊密地結(jié)合。

  目前,李紹龍正在制作世界遺產(chǎn)大會主題吳航喜籮,用工匠精神傳承、致敬歷史文化,為迎接第44屆世遺大會貢獻長樂非遺力量。(記者 徐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