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建新聞正文

追尋紅色足跡 福建三明開啟“探秘大國糧倉”活動

  中新網福建三明6月17日電 (葉秋云)食用的糧食是否安全、衛(wèi)生,一直是大眾所關注的問題。6月16日,以“追尋紅色足跡,探秘大國糧倉”為主題的中儲糧集團公司第四屆公眾開放日(三明)活動在福建省三明市舉行。公眾走進“大國糧倉”,切身體驗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智能糧情、智能安防、數(shù)量監(jiān)測、智能氣調、智能通風……在中央儲備糧三明直屬庫有限公司內,工作人員正向參與活動的人員介紹中儲糧智能化糧庫集成控制平臺。這是中儲糧運用信息化手段對直屬企業(yè)儲備糧油的數(shù)量、質量、生產安全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在線監(jiān)測和智能化管理的工具。

圖為:中儲糧集團公司第四屆公眾開放日(三明)活動在福建省三明市舉行。
圖為:中儲糧集團公司第四屆公眾開放日(三明)活動在福建省三明市舉行。

  據介紹,智能糧情系統(tǒng)利用倉房糧堆內安裝的數(shù)百個溫濕度傳感器,從而實現(xiàn)對糧食溫度的實時檢測、實時預警、在線分析。任意打開一個倉房,通過3d模型可以非常直觀地看到糧堆內均勻布設的280個糧溫點,了解倉房不同位置、不同時間的糧溫、倉溫、氣溫。

  如何保證糧食安全、衛(wèi)生、風味和營養(yǎng)?中央儲備糧三明直屬庫有限公司質檢員正在檢驗站對糧食進行“健康”體檢。質檢員表示,糧食入庫前,每一車都要檢測,檢測合格的才能入倉;靜態(tài)保管,每年春季、秋季,糧庫都會對所有倉庫里糧食進行全面質量檢查;糧食出庫時,只有檢測合格的糧食才能流入市場。

  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5月18日。經過21年的發(fā)展,中央儲備糧網絡調控體系不斷發(fā)展,倉儲設施條件得到跨越式發(fā)展,綠色儲糧技術得到廣泛應用,智能化管理實現(xiàn)全覆蓋,建成了全球糧食倉儲行業(yè)最大的物聯(lián)網,成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中儲糧福建分公司迅速完善中央儲備糧應急動用執(zhí)行預案,加強與用糧企業(yè)對接,針對物流受阻、供應鏈循環(huán)不暢等情況,高效組織40多萬噸國家一次性儲備玉米迅速投放市場,有效解決了福州、廈門、南平等地飼料加工企業(yè)斷糧危機,及時解決了用糧企業(yè)“燃眉之急”。

圖為:公眾走進“大國糧倉”,切身體驗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圖為:公眾走進“大國糧倉”,切身體驗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中央儲備糧三明直屬庫有限公司位于閩西北城市三明市南郊,緊鄰古田會議舊址、紅軍長征出發(fā)地——寧化縣。由于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成為中儲糧集團公司此次公眾開放日全國30家紅色庫點之一。

  據悉,中儲糧集團公司第四屆公眾開放日(三明)活動為期兩天,6月15日,該公司通過線上直播方式帶領網友“游覽”三明庫;6月16日,開展線下開放日活動,邀請社會各公眾走進“大國糧倉”。(完)